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騙子有點多 腦筋不夠使

  • 發佈時間:2015-06-11 08:33:42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胡立彪

  人們常説消費者是弱勢群體。其中一個最顯見的弱勢,就是資訊不對稱情況下商品專業知識相對匱乏。處於這種弱勢,人必然就會有一種不安全感,在消費時頭腦中浮現齣電影《精武門》裏李小龍的那句經典臺詞——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

  令人遺憾的是,現時生活中,商家的欺騙是真實且經常存在的。廣州市工商局在對珠寶首飾産品進行抽檢時發現,有些商家標稱的“白金”飾品未檢出鉑。專業上,白金就是鉑金。但白金這種俗稱在字面上容易引出歧義,即“白色金屬”或“白色的金”。這種歧義往往被別有用心的商家利用,將白色K金按鉑産品銷售,欺騙消費者。按照國家相關標準,白色K金的正確標注應該是“白18K金”、“白14K金”等,而市場上所見14K白金、18K白金等都不是真正的白金,是商家設的文字陷阱。

  文字遊戲還算是比較低級的騙術,容易被戳穿,所以商家一般不玩兒這個,而是進行升級,提高“科技”含量。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近期對本市空氣和飲用水凈化類生活用品進行專項整治,發現此類産品存在品質問題的較少,而最大的問題是虛假宣傳。比如標稱“PM2.5去除率大於99%”,實際根本達不到;宣稱産品是“聯合中科院、清華大學專家400名教授、研究員”共同研發的成果,實際廠商連中科院門朝哪邊開都不知道。除了誇大性能,有些商家在宣傳中還誇大空氣、水污染損害後果,目的就是造成消費者恐慌,讓他們買自家産品。

  騙人有兩種手段或者説表現,一種是生怕別人不知道而拼命自誇,一種是生怕別人知道而極力隱瞞。相比較而言,後者的危害性更大。比如保健品,商家把自己的産品吹得天花亂墜,卻永遠不會告訴人這東西有什麼問題。貴州省食藥監局日前曝光了一批不合格保健品,其中主要問題是細菌超標。名為“潤通茶”的通便類産品大腸菌群超標達6000倍。菌落指標反映的是産品的衛生情況,超標如此嚴重,説明生産産品的環境條件非常差。保健品的通便功效應該是通過藥理作用實現的,而這款“潤通茶”或許就是借那些細菌把消費者的腸胃搞壞以達到通便目的,但這一點,它打死也不會説的。

  飲食保健之外,另外一個“騙子”聚集地是美容領域。其欺騙手法同樣是誇大和隱瞞。上海市食藥監局日前公佈的化粧品品質公告顯示,美白類、面膜類産品仍然是化粧品品質問題的重災區,主要問題涉及菌落總數、汞、丙烯酰胺和氯倍他索丙酸酯超標等。黑名單中比較有名氣的産品是溫碧泉8杯水潔面乳,該産品被檢出菌落總數超標。美容産品誇大宣傳就不用説了,這是改不了的老毛病,但問題最嚴重的還是其隱瞞的東西。對化粧品添加劑的檢測主要涉及限用物質和禁用物質。前者包括菌落總數、汞和甲醇等,檢測出限用物質超標,可能是由原料變質或加工過程污染導致。禁用物質是按規定不允許使用的添加劑,檢出禁用物質則很可能是人為添加。上海惠嘉化粧品有限公司的“AS.LU多肽酵母暫態修護面膜”被檢出含有禁用物質“氯倍他索丙酸酯”。這種物質屬於人工合成的高效局部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常用於醫學上的臨床消炎抗菌類藥物,不適合作為化粧品成分使用,2007版《化粧品衛生規範》明確列明其為禁止添加物質。

  “騙子”這麼多,很多消費者明顯感覺智商和知識不夠用。問題是,面對這種局面,我們只喊“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是沒用的。要清除騙子,還消費者一個放心消費的環境,還得靠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市場監管。當然,消費者也要主動解決“讀書少”的問題。怎麼解決?很簡單,加強消費知識學習,特別是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所謂“水來土屯,騙來法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