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的中國元素
- 發佈時間:2015-05-08 11:32:34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王婭莉 文/攝
去一個國家旅遊,怎樣才叫有親切感?能夠使用人民幣,隨處可見漢字,能通過漢語交流,更重要的是當地人無論老幼見到你招手微笑,各商鋪裏明碼標價的商品,對中國遊客優惠半價。這就是中國遊客的聖地——尼泊爾。
去尼泊爾旅遊,根本不用擔心語言溝通困難,漢語在這裡很“管用”。我們同行的一位劉姓遊客沒來得及在國內辦簽證,只好落地簽。一到加德滿都國際機場,劉女士就到處找簽證窗口,好容易找到簽證窗口,等了半天也不見人影,她便向旁邊的一位尼泊爾工作人員詢問。當她用磕磕絆絆的英語説了半天后,人家卻用標準的漢語告訴她,簽證官下班了,換另一個窗口辦理。辦完簽證後,劉女士心裏直樂,敢情漢語在尼泊爾也好使啊。
事實上,漢語在尼泊爾“普及率”相當高,不僅機場工作人員、導遊、賓館老闆會説,就連深山裏的娃娃,見了中國遊客都會説:“你好!”“謝謝!”當然,漢語説得最流利的還屬那些商販,見到中國遊客就用漢語熱情打招呼:“進來看看,不買沒關係,看看不要錢。”“這裡都是批發價,老闆也很帥。”讓人感覺仿佛身處國內的批發市場。
人民幣在尼泊爾很“吃香”。去尼泊爾旅遊之前,一直擔心換貨幣的問題——尼泊爾使用的貨幣是盧比,在國內無法兌換,只能等到尼泊爾後,跟當地導遊兌換。我們到達尼泊爾後已經是半夜12點多,又是取行李又是折騰賓館,所以也沒有來得及跟導遊換當地貨幣。我們的賓館正位於加德滿都的一條小巷裏,一齣門就是一個熱鬧的早市,看到一個推著自行車買新鮮水果的小夥兒,價格很便宜,小芝麻香蕉,100盧比1公斤(相當7元人民幣每公斤)蘋果價格稍高些,150盧比1公斤。我挑了幾個蘋果,小販兒也沒稱秤,直接放到食品袋裏,説是一公斤,我發現他好像也沒有帶秤,看來他們的街頭計量都是大概估約。買完蘋果才發現,自己手裏根本沒有當地貨幣。見我面露難色,小販兒馬上掏出一張美元,一張人民幣,示意我這兩種貨幣都可以使用。連小販兒都收人民幣,可見人民幣在尼泊爾多有人氣。
尼泊爾是農業大國,商業欠發達,根本也沒有什麼免稅店,購物都是在街頭巷尾的小攤鋪或流動小販兒那裏。但無論是攤鋪還是流動小販兒,都挂有一個小牌,上書漢字:“便宜,收人民幣”“人民幣好用”,印象特別深的是,有家賣當地特産手工圍巾的店舖,門前立了一塊大牌子,寫有“圍巾400元,中國遊客200元”。看後,讓人心頭一熱,忍不住一擁而進,大肆搶購。
其實,在中國“流行”元素的背後,是中國與尼泊爾兩國友誼的源遠流長。中尼之間有著上千年友好交往的歷史。無論是晉代高僧法顯、唐代高僧玄奘都曾到過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地蘭毗尼(位於尼泊爾南部),還是尼泊爾公主尺真與吐蕃讚普松讚幹布聯姻。更有元朝時,尼著名工藝家阿尼哥曾來華監造北京白塔寺。這些都成為中尼友誼的歷史見證。
如今,尼泊爾最好的公路是中國修建,加德滿都最豪華的建築——國際會議大廈,還有磚瓦廠、造紙廠、水電站、紡織廠、製革廠、水利灌溉工程、糖廠都是中國建設的。這次強震發生後,中國的援救隊的旗幟最先飄揚在尼泊爾上空。這些又為中尼友誼譜寫新篇。
親如兄弟,骨肉相連,尼泊爾,中國。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