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挂雲帆濟滄海

  • 發佈時間:2015-04-03 09:36:34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2014年2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中央編辦、質檢總局《關於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實施意見的通知》,醞釀已久的全國整合工作正式拉開大幕。作為全國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工作組的組長單位之一,質檢總局既要做好內部的整合工作,也要發揮好在全國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工作中的牽頭作用。

  2015年3月6日,《全國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指導意見》出臺,將質檢系統的整合改革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大幕拉開一年以來,改革的舞臺上都上演了哪些精彩好戲?我們帶您細細品味。

  □ 劉 展 龔潤軍 張雅婕本報記者 楊 蕾

  一年之計在於春,全國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工作的“計”在一年前的春天被確定下來。2014年2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中央編辦、質檢總局《關於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實施意見的通知》,醞釀已久的全國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工作正式拉開大幕。

  一年後的春天,一部《全國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指導意見》的發佈,又將整合工作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改革的路上從來都不平坦,改革攻堅更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涉及30多個行業部門近3萬家檢驗檢測認證機構,6個方面19項整合任務,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跨地區……如同其他改革一樣,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工作千頭萬緒、困難重重。但如同春天總是讓人感受到希望一樣,全國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工作開展一年以來,呈現出的亮點也總是讓人欣喜。

  整合就是為了做強做大

  “為什麼一定要整合?”剛開始討論整合工作時,有的技術機構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言下之意就是:“不整合我們也可以發展得很好。如果我們在現有的模式下也可以發展得不錯,那麼,為什麼一定要整合呢?”

  一組組數據可以告訴我們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國各類檢驗檢測機構目前已達近30000家,但從對20000余家檢驗檢測機構調查的情況來看,2012年各家平均收入不足500萬元;發達國家高技術服務業在出口貿易中所佔比重普遍高於20%,而我國佔比卻不到10%;國外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在我國各類檢驗檢測機構中佔比約為0.5%,但其市場份額約佔全國的20%~25%……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形勢下,我國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也保持了快速發展的勢頭,近年來的年增長率均在10%左右。但是,正如上面的數字所揭示的那樣,我國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規模普遍偏小,佈局結構分散,重復建設嚴重,體制機制僵化,行業壁壘較多,條塊分割明顯,服務品牌缺乏,國際化程度不高,既無法“走出去”參加國際市場競爭,也難以在日益開放的國內市場站穩腳跟,容易造成市場壟斷等不正當競爭行為。

  另一方面,我國政府舉辦的大量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行政色彩濃厚,絕大多數既有公益屬性,又有經營屬性;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這種狀況既不符合發展要求,也不符合改革精神。

  以湖北省特種設備檢驗機構為例,該省質監系統特檢機構共18家,約有專職特種設備檢驗檢測人員900余人。截至2013年底,全省特種設備總量已突破28萬台套,並以每年約15%的速度遞增。但調查顯示,湖北省特檢機構普遍存在“小而散、小而全、小而弱”的問題。“無論是從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的高度,還是從湖北省質監系統的實際而言,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的整合都勢在必行。”湖北省質監局局長黃國慶深有感觸地説。

  江蘇特檢的情況也有類似。2005年,全省質監系統95家鍋檢、特檢機構,編制1243人,平均每個特檢機構只有13人,規模最小的只有3人,最大的也只有160人。分散設置、能力低下、管理水準低、重復建設、惡性競爭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特檢事業的發展。

  大不一定強,但不大則一定不強。整合就是要把事業做大,讓機構和個人都發展的更好。整合不是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改革的最終目標,但它是保證改革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礎,整合是做大做強的重要步驟,是檢驗檢測機構面臨的重要機遇。

  動作快步子穩

  2014年,對於林樹青乃至中國特檢行業來説,都是意義非凡的一年。2014年11月25日,由中國特檢院等8家單位發起的中國特檢集團組建合作協議簽字儀式舉行,特檢行業幾十年來的執著夢想,在這一天邁出了第一步。這也是質檢系統深化改革的一件大事。

  “我們要抓住國務院啟動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和改革工作這個重大機遇,既要動作快,又要步子穩,來推動這項工作。”林樹青興奮地説。

  “動作快,步子穩”,在全國整合工作開始的第一年裏,質檢系統呈現的亮點真不少:這一年裏,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省內整合取得重要突破。湖北省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研究院縱向整合全省15家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整合後規模、能力和效率顯著提升。江蘇、山東、河南、廣西等省、自治區已經完成省內縱向整合;這一年裏,地方質監系統機構整合取得重要進展。目前,質監系統河北、山西、內蒙古、湖南、廣西、貴州、雲南、新疆、海南等13個省區的省會城市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均已整合到省級同專業技術機構中;這一年裏,整合改革試點工作率先破題。宜昌市、鄂州市和京山縣政府整合原來隸屬於不同部門的技術機構,組建直屬於市(縣)政府的綜合檢驗檢測中心。廣州市推進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集聚區(廣州)建設,整合、規劃、佈局、建設一批檢驗檢測認證集團取得積極進展。浙江海鹽國家標準件産品質檢中心轉企改制基本到位,體制機制創新取得突破……

  隨著《全國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指導意見》的出臺,各地質檢系統的整合工作有了具體可操作的指導,必將更加呈現出各顯神通、百花齊放的改革局面。

  與此同時,更大範圍內的整合改革也在有條不紊地開展。作為全國整合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工作組的組長單位之一,質檢總局在整合工作的啟動年裏,不僅按照《全國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指導意見》的要求穩步推進法律法規“立改廢”,而且在協調推進中央部門落實機構整合任務方面取得明顯成效。除質檢部門外,工業和資訊化部、農業部、水利部……山東、上海、浙江……專題研究、學習調研,成立機構、制定方案,查擺問題、暢談思路,群策群力、通力配合,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行業,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工作正如火如荼、有條不紊地展開。來自整合辦的消息,現在已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0余個部門遞交了部門或行業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指導意見或整合方案徵求意見稿。

  改革攻堅的勇氣 創新突破的決心

  一年的整合之路走得並不平坦,各種影響整合順利推進的問題還不簡單:現行政策法規障礙多,存在部門和行業壟斷,掣肘整合改革;相關整合配套政策嚴重滯後,難以整體推進整合;檢驗檢測政府統一監管機制尚未建立,監管職能不明確,統一監管缺失;促進整合的倒逼機制尚未建立,有的單位擔心參與整合與不參與整合在政策待遇等方面沒有區別……

  正如同其他任何改革一樣,整合工作也尤其需要我們有改革攻堅的勇氣和創新突破的決心。

  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體制機制的創新經驗讓我們感受到創新的力量,感受到改革後所蘊藏的蓬勃生機。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集團化整合已歷時10余個年頭。當他們把全省95個特檢機構整合成一個法人實體,下設19個分院後,不僅能夠集中優勢力量搞科研、出成果、闖市場,年檢驗收入超過10億元;而且避免了重復建設,提高了檢驗品質,有力支撐了安全監察工作,有效服務了地方經濟發展。

  安徽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的成功改革也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技術創新的表率。他們瞄準市場需求,潛心技術研發,轉企改制後15年間不斷開拓創新,技術實力大幅提升,多項創新技術達到國內國際領先水準,業務收入從轉制初期的1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20億元,實現了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在全國的整合大潮中,這樣勇於立於改革大潮之尖的“弄潮兒”還有很多。相信,只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堅持在觀念、體制、機制、技術、文化上不斷創新,一定能在整合改革中開創一片新的天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