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私了”能解決一切嗎

  • 發佈時間:2015-02-27 08:32:56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言堂

  □ 林 鳴

  有需求就有生産,有消費就有糾紛——此乃再正常不過。然而,不正常的是,每當發生此類矛盾,一個灰暗不清的東西常常要起“化學作用”,它的名字叫做“私了”。南方某市的王女士向有關部門投訴稱,自己在一家餅屋吃飯時,要了套餐和粥。粥都吃完了,套餐還沒上來,生氣的王女士要求退餐遭拒絕,遂提出投訴。可在執法人員趕到現場之前,商家提出“免單”的私了方式——於是投訴者一走了之,對執法方不再理睬。

  眼下在消費場所,私了似乎已成慣例。從消費者方面看,私了至少有兩大好處:一是省時省力,“辦事”效率高。二是提出私了時,商家的賠償往往能符合顧客的心理價位。但他們沒想到,“省事”的做法做往往留下隱患。對消費者而言,如果過後發現問題嚴重,想要追加責任時,對不起,人證物證全都對您不利。另一方面,私了對商家同樣可能不利。現在,一些嘗到甜頭的商家遇事便玩私了,沒承想這會給自己帶來利益損害。報載,長沙一名使用假名字的“消費者”,在多家超市購買熟食後做手腳,然後敲詐店家。多行不義必自斃,此人被有關部門以涉嫌惡意投訴、故意敲詐移交公安機關。據該“消費者”交代,他就是利用商家怕事心理,動輒提出私了——屢屢得手的刺激和狂喜,使得他在最後一次敲詐活動中,提出了賠償精神損失13.5萬元。這傢夥之所以“屢戰屢勝”,並不是因其“勇敢”,而是超市方太軟弱和太想息事寧人了。一次次退縮和讓步,給了敲詐者瘋狂索賠的機會,也為某些惡意“職業打假者”敞開了大門。因此,法律人士指出,為避免這種不利局面,一定要杜絕私了,請相關部門公斷。而且“打鐵須要自身硬”,企業要從採、供、加工和銷售管理等方面嚴把品質關。有了品質上的充分自信,遇上敲詐勒索的“消費者”,就能做到“我自巋然不動”。

  私了行為不僅浪費大筆資金,還可能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有目共睹,私了的結果常常是“不了了之”和“了猶未了”。結果花了不少冤枉錢,造成不必要的名譽和經濟損失。而且,由於這種私定的“契約”缺乏法律依據,得不到法律有效監督,極易留下後遺症。更糟糕的是,私了的行為還縱容了違法違紀行為,敗壞了社會風氣,實質上是一種姑息養姦,也是一種見不得陽光的不法行為。採用私了的方法,有時雖然確能“擺平”某些糾紛,但它卻混淆是非,扭曲了善惡,使教訓得不到認真汲取,對違法違紀者缺乏震懾,對公眾沒有警示作用。這一切,恐怕是“私了愛好者”當初想不到的。有例為證:深圳的梅小姐花了3800元在一家美容院做纖體美容,不料療程做到2/3時,其右手臂出現無力、酸痛等症狀,經醫院確診為肌腱挫傷,於是梅小姐向美容院索賠。在該市舉行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活動現場,美容院派人將梅小姐悄悄叫到僻靜處提出私了,結果被媒體發現,眾記者一擁而上,院方大窘,只好當著消協和媒體的面全額退款。梅小姐非常感激媒體的介入,她同意下面這種説法:今天私了得越痛快,明天的麻煩可能就越大。往往是這樣:待到事情鬧得滿城風雨,甭説私了,就連“公了”也幫不了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