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計”出萬丈豪情 “量”出乾坤巨變

  • 發佈時間:2015-01-26 09:33:45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楊 蕾

  自主研製國家計量基標準426項、有證標準物質1270種,實現測量能力國際互認1224項,國際排名升至亞洲第一位、國際第四位,近80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工程院院士2人、碩士以上佔專業技術人員52.07%……

  這一串串數字在中國計量科技的發展史上熠熠生輝。從建國初期的白手起家到成長為“共和國的寶貝”,60年來,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朝著新中國計量科研金字塔塔尖的位置風雨兼程、砥礪前行。中國計量院人用他們科技興國的理想追求、嚴謹務實的科學精神、淡泊名利的品德風範,在“計量”的方寸之間書寫著中國計量科技發展的乾坤巨變。

  一片空白一竅不通

  一根320mm長的鉑銥合金營造尺、兩個不銹鋼千克砝碼、幾架天平、幾個標準電阻和標準電池、若干古代銅衡器和量器。這就是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時,從舊政府手中接管過來的所有度量衡標準。

  衡量一個國家計量事業發展水準的標準很多,最具説服力的就是這個國家研究建立計量基準、標準和解決國民經濟中重要測量問題的能力。

  百廢待興,百偏待正。新中國的計量科研人員們正是在這種環境下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

  1953年,第—機械工業部籌建檢定所,那是—個僅有4間恒溫室、40余人的小單位。與此同時,中國計量院在當時還是—片農田的北京和平裏開始動工建設。

  1955年國家計量局成立,中國計量院也開始前期工作。

  當時,我國經濟百業待興,計量技術狀況遠遠不能適應建設新中國的需要。為了解決經濟建設的急需,集中了以—機部的長度計量標準、電力部的電學計量標準、冶金部的熱學計量標準分別作為臨時國家計量標準。在沒有國家基、標準的情況下,中國計量院開始了創業之路。

  上世紀50年代中期,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的新中國,伴隨著國家大規模工業建設的啟動,計量的重要性凸顯出來。上世紀60年代初期,是新中國計量基、標準體系和科學研究從無到有的創業階段。到上世紀70年末,我國的基、標準已初步形成了長度、熱工、力學、電磁、無線電、時間頻率、光學、放射性、化學、聲學10大計量學科,基本滿足了當時經濟建設的需要。

  不辱使命功不可沒

  “奧運”,“計量”。這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詞,在2008年的新聞報道中卻被頻頻緊密聯繫在一起:《奧運會場館幾何量參數測量與驗收關鍵技術研究》規範了場館幾何量參數的測量方法;《奧運食品中違禁藥物檢測急需標準物質的研製》在短短兩個月時間裏成功研製出34種標準物質,為我國奧運食品興奮劑檢測提供了一把“尺規”;《奧運場館輻射安全檢測系統關鍵技術研究》為奧運場館輻射安全檢查測試系統中的行包安全檢測儀和放射性危險物品探測器提供量值溯源和現場檢測,把住了奧運安全的大門……高品質的奧運離不開高水準的科技支撐,在北京奧運會這個大舞臺上,計量科技為世人奉獻了同樣精彩的“表演”。

  為經濟社會發展和重大工程建設服務,是祖國和時代賦予中國計量院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為嫦娥探月專用器件提供計量測試;為“神七”發射助推火箭的燃料罐容積進行現場測試,確保火箭飛行時間和安全;為北斗定位提供銫原子噴泉鐘,為其提供準確的時間頻率保障;為西氣東輸解決天然氣能量計量的關鍵技術難題;為三峽工程解決水大流量準確測量問題;“5.12汶川地震”,中國計量院臨危受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食品安全應急分析技術資源庫”,編入國家《抗震救災應急分析測試技術手冊》……

  祖國和人民的需要就是中國計量院發起科研衝鋒的號角。60年來,中國計量院自主研製建立了覆蓋幾何量(長度)、熱工、力學等10大計量領域的計量基準、計量標準、標準物品質值傳遞和溯源體系,全方位服務於國民經濟建設和人們生産生活的各個領域。特別是近年來,中國計量院持續瞄準國家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産業、國防事業以及民生計量對計量科技的新需求,在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新材料奈米、節能環保、食品安全、健康醫療和國防建設等新興計量領域開展計量科技研究,相繼取得了一大批新的科技成果。三峽工程、探月工程、行動通訊、衛星導航、載人深潛、高速鐵路、航母建造……想當年,連一顆小小的螺絲釘的尺寸都無法達到計量標準的統一;看如今,計量正在祖國經濟建設的方方面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重大工程建設保駕護航,中國計量院不辱使命,功不可沒!

  瞄準最高永不停息

  2014年8月7日,從中國計量院傳來喜訊:由該院研製並運作的“NIM5鐳射冷卻——銫原子噴泉鐘”通過評審,被接收為國際計量局認可的基準鐘之一,將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這標誌著繼法、美、德、意、日、英、俄之後,我國成為第8個得到國際計量局認可參與駕馭國際原子時的國家,在國際標準時間的産生過程中不僅具備了話語權,更具備了“表決權”。

  另一項由中國計量院專家歷經20多年完成的科研項目——量子化霍爾電阻基準,不僅解決了一系列國外尚未提出過的技術難題,而且使該基準的準確度比國外最好水準還高出10多倍,並在由國際計量委員會組織的關鍵比對中得到證實,水準位列世界第一。

  2017年,中國計量院還將迎來全球絕對重力儀關鍵比對的世界各國比賽“隊員”。這是國際絕對重力儀比對舉辦30多年來,主導實驗室和比對地點首次移出歐洲。贏得這一重要國際比對的主辦權將大大增強我國在國際相關科學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在世界計量科技的璀璨星空中,中國計量院正在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耀眼明星。

  針對時間頻率、品質和溫度等國際單位制可能發生重大變革以及國際計量科技發展熱點問題,中國計量院全面啟動了《以量子物理為基礎的現代計量基準研究》和測量能力提升等研究課題,取得了可喜成果,得到國際計量界的高度關注;

  在時間頻率、電學、熱工、長度、力學、光學、電離輻射、化學等計量領域多項測量能力已經處於國際領先或先進水準,實現測量能力國際互認1224項,國際排名第4位、亞洲第一位;

  代表中國在國際計量局簽署《國家計量基(標)準互認和國家計量院簽發的校準與測量證書互認》協議,確保我國量值的國際可比性和溯源性,為我國參與國際競爭提供計量保證;

  與美、英、德、法等發達國家計量院簽署合作協議,在重點領域開展的高水準合作取得多項成果;

  積極參與國際和區域計量組織的活動,作為全球18個國家成員之一,派員擔任國際計量委員會委員,參與國際計量組織領導機構的重大決策,在國際計量重大事務上發出中國的聲音……

  作為中國計量的最高科研機構,近年來,中國計量院正朝著世界計量高精尖領域發起一次又一次的衝擊。擁有過硬的原始創新能力、在國際計量界為國家爭取更多話語權,這是中國計量院永不停息的追求。

  環境一流人才濟濟

  北京東城區馬大人衚同27號,一個約200平方米的四合院——這裡就是新中國計量科研開始的地方。建國初期,科研條件非常簡陋。彼時,實驗需要恒溫室,工作人員就在費盡週折買來的一個被淘汰的舊製冷機的基礎上,建起了新中國計量實驗的恒溫室。

  今非昔比。如今,中國計量院昌平院區已成為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一流實驗基地。一批具備隔震、恒溫、恒濕、潔凈、遮罩等實驗環境條件的高精密測量實驗室拔地而起,為進行計量基礎前沿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環境。

  好的環境必將吸引優秀的人才。截至2014年,中國計量院在職職工748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研究員75人、副研究員330人,154人具有博士學位,186人具有碩士學位,碩士以上人員佔科技人員總數52.07%。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中國計量院始終把培養計量科技人才作為國家院的重要使命。

  近年來,中國計量院加大科技創新團隊建設力度,確立了專業覆蓋面較強的12個團隊為首批科技創新團隊;組建了由164名計量和産業專家參加、覆蓋14個專業領域的首屆計量諮詢組;組建了由國際國內計量界頂尖專家組成的計量諮詢委員會,為計量科技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招收培養碩士生、聯合培養博士生、建立博士後工作站、每年選派技術骨幹赴先進國家計量院中長期工作、培養高層次人才後備隊伍……如今,中國計量院已經形成了一支專業齊全、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的科技人才隊伍,並完善了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體制機制,逐步形成了層次清晰、結構合理的計量科技創新發展人才體系。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著力培養自己的創新人才的同時,中國計量院還積極與各省、市計量院所開展多領域的項目合作及人才培養等全方位的計量科技合作,充分發揮國家院的引領作用,以高度負責的精神推進全國計量科技水準的整體提升。

  從建國初期集中各部門的計量標準作為臨時國家標準,到成為我國基、標準體系的主體和核心,每年為社會提供20余萬台(件)儀器的量值傳遞與溯源服務;從主要依靠前蘇聯和東德的幫助,到自主創新,在國際最前沿、最尖端的量子計量研究方面取得比國外最好水準還要高出10倍的重大突破;從最初單一的計量檢定,到近80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基礎性、前瞻性、綜合性研究;從馬大人衚同不足200平方米的四合院,到如今擁有世界一流的高精度實驗室;從遠遠不能適應建設新中國的需要,到為國家重點建設工程以及食品安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大眾健康等領域提供重要的檢測技術服務……正是中國計量院幾代計量科技工作者60年如一日的忘我奉獻,造就了中國計量科技的騰飛和今日的輝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