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靜心思考城鄉一體化發展

  • 發佈時間:2014-11-28 10:52:37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開卷有益

  □ 封俊虎

  近日,與德福兄閒聚時,得其饋贈由他編著、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新型城鎮化之路》。其實,對此書我已有耳聞。今年6月23日的《人民日報》發表了由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為本書撰寫的序言。在序言中,陳錫文對廣德福較早地提出中國特色城鎮化的概念框架表示難能可貴,同時衷心希望國內外從事“三農”問題研究的專家學者及從事“三農”工作的幹部能加強學習思考,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察民情接地氣,為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出謀劃策。

  古人云:“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對於城鎮化我想到的更多是具體實例,就如同本書後記中作者從小到大、從學習到工作期間對身邊城鎮化的具體觀察,但從學術理論角度尚未有更深度的思考,而本書則是作者在多年工作和學習的基礎上,在充分認識到城鎮化過程中,農民科學文化素養的提高是關鍵,農業産業化是支撐,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是標誌,農民民生的改善、生活方式的轉變和幸福指數的提升是目的後,結合中國實際,較為系統地提出了中國特色城鎮化的概念框架,力求從新的視角重構中國特色城鎮化的理論體系。

  本書的框架分為7個部分,分別闡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義以及研究方法論、框架基礎和創新,理論框架構建,中國特色城鎮化的本質與哲學分析,要素配置與動力機制,發展評價與動態監測,中外城鎮化歷程的回顧與反思,中國城鎮化道路與模式選擇。這裡既包含了新型城鎮化政策層面的解讀分析,也有相關理論的實例分析,以及中外城鎮化發展歷程的比較分析等。

  本書的體系結構展示了作者邏輯嚴謹的研究框架,在此基礎之上作者創新採用“研究背景→基礎研究→應用分析→政策建議”的研究技術路線,融入作者對城鎮化研究的具體方法和觀點,見解深邃。同時,作者針對當前城鎮化研究理論層面存在的缺陷進行了剖析,並努力嘗試在此方面開闊新的思路、打開新的局面。如注重運用現代經濟學的理論知識,以理論分析為基礎,實證分析為重點,結合國外成熟的現代城鎮化發展理論,從深層次研究探討我國城鎮化發展的運作機制,為中國特色城鎮化的發展提供可操作的政策性建議。本書充分展現了作者深入持久地分析思考,敘述文筆簡潔易懂,融會中西學識,能夠不拘泥于經濟學專業術語去抽象地解釋分析問題,同時不孤立地去進行觀察。正是由於作者紮實的學術功底,駕馭起來遊刃有餘,能夠以平實的語言侃侃而談,娓娓道來。

  本書與其他有關城鎮化的理論其不同點在於:

  第一,中國特色城鎮化是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産生的具有特殊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對這一問題的理論研究本身就是對經濟學的新發展。更多地關注城鎮化的內在規律性、城鎮化與經濟發展的關聯關係,現行制度結構的作用機制和對城鎮化的影響機制;

  第二,城鎮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滯後的城鎮化水準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需要加快城鎮化進程,使其與國民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力、資本、土地等要素發展路徑與配置機制以及城鎮化發展的特殊動力是中國城鎮化發展的獨特方面;

  第三,城鎮化是人的城鎮化,以産業、城鎮體系、城鎮環境和居民生活品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城鎮文明形成過程,是傳統社會向現代文明社會的全面轉型和變遷的自然歷史過程,是以城鎮發展協調農業現代化發展、形成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的過程。

  作為一名對中國改革事業充滿熱忱與抱負的學者,也作為我國“三農問題”和城鎮化發展的積極探索者、目前擔任農業部負責農産品品質安全的政府官員,廣德福同志一直在觀察、思考,分析我國城鎮化所面臨的問題,提出觀點與對策,使得該書不但理論上有創新,而且在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實踐上也見解獨到,書中的細微精妙之處,定會引起讀者的共鳴。

  在中央召開城鎮化工作會議、《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業已發佈的背景下,對中國特色城鎮化理論體系進行梳理、重構和研究,並以此構建一套更能全面反映中國特色城鎮水準發展真實狀況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特別需要一種細密分析、縝密思考的靜氣,而本書就是這樣一部能夠讓人靜下心來,思考回味的著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