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綠色種植紅了昌平蘋果

  • 發佈時間:2014-11-13 10:32:03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 嘉文

  曾有一位中國農科院的蘋果專家説過:“中國的好蘋果在北京,北京的好蘋果在昌平。”

  自2006年起,昌平蘋果被冠以“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這個響亮的名頭後,每年可為當地果農帶來上億元的收入。金秋時節,又是一年豐收季,又到蘋果飄香時,幾千萬公斤又紅又大的昌平蘋果開始接受消費者的“檢閱”。

  據了解,昌平蘋果的優質源於多方面因素,首要的是源於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昌平地區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環境,形成了一條由東向西狹長的山前暖帶,年平均氣溫12.1攝氏度,年無霜期180天以上,蘋果成熟時期的晝夜溫差達到9~12攝氏度,這些條件都非常適合蘋果的生長。同時,在山前暖帶,地下水資源非常豐富,蘋果灌溉用水均取自地下200米以下,基本上接近於天然飲用礦泉水標準,可以説,昌平蘋果是生長在優良的土壤上,喝著礦泉水長大。

  “綠色無污染”是昌平蘋果的一大特色,昌平蘋果在北京市率先實現了“零農殘”。據北京市昌平區質監局標準化科科長何振會介紹,昌平蘋果2013年的抽檢情況為100%合格。“昌平的蘋果種植都是採用生物製劑農藥,而果農使用的農藥,全部都是從正規的農藥銷售點購買的。”田昆利合作社的田會長介紹説。他説,為了確保蘋果的食用安全性,在管理上採取了多項措施:人工防治、物理誘殺、釋放天敵等技術相結合的綜合防治。同時從2008年開始實行農藥定點供應,該區財政拿出專項資金鼓勵果農使用生物農藥或倣生物農藥。每年,昌平區每年都會把《蘋果全年病蟲害防治管理歷》等資料發放到每一位果農手中,確保用藥時間及時準確,並要求全部採用套袋栽培。

  記者走進昌平區營坊昆利果品專業合作社裏的一家農戶發現,一排排蘋果樹只有三四米高,一棵緊挨一棵,長得密密麻麻,但每棵樹結的蘋果,比隔壁農戶十幾米高果樹結的更多、産量更高。隨行的崔大姐介紹説,普通蘋果樹(喬化蘋果)能長到五六米,因為樹體比較高大,一般一畝地(約0.07公頃)也就種44棵左右。可這種矮化的蘋果樹,長大了樹高也不過3米多,一畝地能種到67棵到73棵的樣子。這麼一來,雖然單株産量低一點,可單産的總産量卻提高了。”這種栽培方式,專業名詞兒叫“矮化砧集約高效栽培”。當然,這種矮化種植後的蘋果也更適合採摘,大大方便了遊客觀賞或採摘。據悉,作為向全國首推喬化栽培、修剪管理的昌平蘋果種植業,目前已率先進入矮化栽培階段,昌平區2000多公頃蘋果中已有400多公頃更新為矮化品種。

  此外,為提升品牌競爭力,使蘋果産業真正走上“標準管理、提質增效”的發展之路,昌平的果樹技術人員們把各項標準化栽培技術以時間為序進行歸納、提煉,具體到每月,製成圖文並茂的《蘋果週年栽培管理工作歷》和《病蟲害防治歷》,發放到果農手中,按標準進行專業化管理。推廣精細修剪,通過授粉機及人工點授方式,廣泛實施花期授粉,提高果形周正率。為提高果實外在和內在品質,每一棵蘋果樹每年都要經過冬季修剪、花前復剪、1~2次施肥、2~3次噴肥、4~5次澆水、6~8次病蟲害防治。每一個昌平富士蘋果從開花到採摘都要嚴格按工序經過疏花、疏果、定果、套袋、脫袋、摘葉轉果、鋪反光膜等7道工序,拿果農的話説“每個蘋果至少摸過10遍,都金貴著呢。”

  昌平蘋果,在給消費者帶來美味的同時,也推動著昌平經濟不斷發展,已成為一張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成果的靚麗名片。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 均由本報記者 王 嘉 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