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探究伊利的盈利“內功”

  • 發佈時間:2014-11-03 09:35:13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整個乳製品行業來講,如果論盈利能力,作為行業發展引擎的伊利,無疑是名副其實的。

  伊利三季度財報顯示,伊利1-9月總營收420.70億元,不僅繼續保持行業領先,41.48億元的利潤總額,更是幾乎達到後二者之和的兩倍之多。而佔據全球市場主導地位的常溫奶方面,優勢同樣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探究伊利盈利功夫的背後,不得不提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近年來在全集團所大力推行的“雙提”工作,即提高費用使用效率,提升企業盈利能力。企業領導們的努力,讓這個一向以穩健著稱的企業走出了一條最佳的增長曲線。

  財務負責人轉戰産品業務 費效比管控有望再提升

  在業界,一個共識是,凈利率提升的難度要遠遠高於銷售的提升。因為提升利潤率往往需要進行根基調整,而這種調整的高壁壘,使得競爭對手很難實現趕超。

  其中,作為提升凈利率的一個重要支撐,強化內部管理,提高費用使用效率,是伊利打造這一高壁壘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依託于潘剛等管理層高效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經營水準,公司整體精細化管理能力不斷加強,同時綜合管理效率亦不斷提高,直接表現就是公司費用率逐年下降,為凈利的持續提升,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然而,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壯大,尤其在晉身全球乳業10強後,在更大格局的競爭舞臺,面對發展百年的國際乳業巨頭,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就是如何進一步強化內部管理,以提升競爭力,更好實現業績“質”的再飛躍。

  本著解決問題的初衷,伊利日前發佈一則人事變動公告,有著深層次的戰略考量。讓財務精英掌管財務,讓既懂財務又懂業務的領導去負責産品業務,伊利嚴控費效比的決心由此可見,而更重要的是,這也勢必使公司成本管控能力得以進一步加強。

  産品結構持續升級 盈利“內功”厚積薄發

  所謂開源節流,開源是第一前提。而不同於多數企業開源中只看重“量”的增長,伊利長期以來,則更著眼于增長的“質”。

  要實現“質”的增長,對於乳業來講,提高“雙高”産品佔比,擁有産品結構持續升級的世界先進研發實力,毫無疑問是首要具備的盈利“硬功夫”。

  據了解,多年來,通過“全球織網”戰略,在“反式創新”和“實驗室經濟”等先進的發展理念指導下,常溫酸奶安慕希,“舒適性“奶粉托菲爾等科研成果陸續回流,並在國內上市。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伊利雙高産品佔比已超過40%,成為雙高産品佔比最高的企業。而今年年初,背後食品矽谷,伊利又建立起目前中國規格最高的歐洲研發中心,為進一步實現産品結構的升級,提供了又一個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分析人士認為,今年國家高層領導密集視察伊利,充分體現出了對伊利的高度重視。而目前國家“十三五”規劃已也將乳業做強、做大列為了重要發展目標。在這一系列政策大背景下,如今伊利複合型增長模式的不斷深化,顯然為伊利打開更大增長空間,帶來了更為強勁的引擎驅動信心。(秦 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