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反價格”現象你懂嗎

  • 發佈時間:2014-08-07 09:38:42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胡立彪

  薩夏和賈羅德是兩位著名的設計師,他倆在同一天不約而同地發佈了各自撰寫的電子書,書的內容大體相同。不同的是,薩夏把自己的電子書定價為3美元,而賈羅德的電子書卻定價高達39美元。48小時之後,薩夏的電子書售出1476份,獲利6663美元,而賈羅德的電子書雖然只賣了242份,卻獲利8753美元。

  後來有一個叫南森的人,對他倆的售書方法進行分析之後,提出了另一種更大膽的銷售策略——將電子書進行組合銷售,價格分別是39美元、99美元和249美元,並且,這一次,他將各版本的發佈順序完全調轉過來,先發佈了249美元的高級版,然後才是99美元版本和39美元版本。最後的結果是,這本書在48小時內總共售出了404套,獲得了34605美元的收入。

  由此可以看出,價格的上漲不僅沒有影響電子書的銷售,反而讓銷售者賺了更多的錢。這種“反價格”現象並不難理解。1950年,美國經濟學家哈維·萊賓斯坦同時提出了從眾效應(Bandwagon Effect)和虛榮效應(Snob Effect)。他經過研究發現,如果某種商品成為廣為人知的人氣商品,則人人都想購買,這種現象就叫從眾效應。英文中bandwagon指遊行隊列中領頭的樂隊車輛,人們在大街上看到bandwagon就認為會有有意思的事情而無條件地跟隨。從眾效應就是指這種不細加考慮就跟著別人做的消費行為。虛榮效應則是指與從眾效應正好相反的現象。前文電子書銷售的例子很好地説明瞭虛榮效應的存在。

  從國內市場的情況看,這種現象也很常見。比如高端白酒身價動輒數百上千元,但“喝的不買,買的不喝”卻是眾所週知、心照不宣、亦步亦趨的潛規則。即使漲價也會出現“有價無市”的局面,生産企業有什麼理由不去打造價位更高的酒呢?説到底,只要市場有需求,不管這樣的需求是來自於自用還是其他什麼“灰色用途”,市場就會想辦法滿足這種需求,而這不是由企業決定的,是市場規律決定的。不過,自中央八項規定嚴格執行以來,高端白酒消費受到抑制,沒有以前那麼火了,但曾經的火,已經足夠説明道理。

  醫療行業也存在類似現象。在目前“以藥養醫”的總體格局下,利益滲入到醫療過程的每個細節,而在資訊不對稱且對其規制失效的情況下,藥品市場“反價格”現象得以形成並逐漸加劇。由於我國對醫生開取藥方的醫德行為缺乏相應的規制措施,導致醫生為了自己和醫院的利益而專挑貴藥開,並常常超量用藥。另外,藥品生産企業虛報成本、藥品廣告資訊及藥品名稱使用混亂等,這些因素互相作用,最終形成了“越貴的藥越好賣”的怪圈。

  最典型的還是奶粉市場。按説奶粉價格主要依據原材料成本定價,但有時候,比如兩年前,進口的原料奶粉價格已經下降了很多,而洋品牌奶粉卻依然敢以“成本壓力”為藉口漲價。誰都知道洋奶粉漲價是在搞借題發揮,但有什麼辦法呢?三聚氰胺事件後國內乳品消費低迷,而屬於剛性需求的嬰兒奶粉市場相對較穩定,近幾年國內消費者的消費目標已大量轉移到洋品牌奶粉。很顯然,洋奶粉敢於不斷漲價,凸顯的是外資奶粉企業在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有越來越強的定價權。現在洋奶粉又在紛紛降價,但這也是一種夏季促銷戰術,為未來旺季漲價鋪墊。

  我國市場存在的種種“反價格”現象似乎是無法用一般經濟學理論解釋的價格悖論,但從經濟學進一步深入分析,依然可以找到“反價格”産生的內在原因,而這些看上去“沒道理”的現象背後,卻隱藏著各自的“硬道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