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點,在東旭集團蕪湖基地的玻璃基板加工車間裏,一位身穿白色全封閉潔凈服的90後青年仔細觀察著每一台檢測儀器的工作狀態,不時在本子上記錄下一些數據。他叫方紅義,2021年被安徽省評為首屆“安徽工匠”。之後,該基地以他為牽頭成立了工作室,以帶動公司各條戰線的骨幹發揮好業務專長和創新能力。2022年,該工作室被安徽省命名為“省國防郵電産業‘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把握髮展主動權的重要基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過去五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從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創新支撐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今年將“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採訪活動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只有讓企業成為科技創新活動的主體,才能使企業從源頭全過程參與,從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到技術創新、到成果轉化都能發揮主體作用。
以創新為驅動,東旭集團已成為我國新型顯示産業核心材料國産化的龍頭企業。新型顯示産業近年來實現高品質發展。據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數據,截至2022年年底,我國已建成顯示面板年産能達到2億平方米,預計全年實現産值約5000億元,全球市場佔比超過38%,産業規模躍居全球第一。東旭集團在新型顯示産業鏈的上游發揮著補鏈穩鏈、提升行業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作用。成立20多年來,公司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和中國專利金獎,其液晶玻璃基板的研發和生産能力居國內首位、國際前列。
我國擁有全球産業門類最齊全、産業體系最完整的製造業,但與工業強國相比,我國産業基礎不牢、對外依存度高的問題仍然突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要圍繞製造業重點産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産業鏈韌性,要推動産業鏈龍頭骨幹企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新型顯示産業近年的蛻變就充分驗證了這一點。
發力研發,一片玻璃揚國威
2010年,我國液晶顯示屏的自給率不足10%,其中32英寸以上液晶顯示屏則全部依賴進口;而液晶顯示屏約佔液晶電視製造成本的70%以上,“缺屏”成為當時電視生産企業的短腿。
事實上,大陸地區首條依靠自主技術的液晶面板生産線——北京第5代TFT-LCD生産線于2005年已實現量産,結束了大陸地區“無自主液晶顯示屏”時代。但用以生産面板的液晶玻璃基板等核心顯示材料仍然有賴高價進口,嚴重制約了面板廠商的産能和利潤空間。
作為一家堅守技術創新、緊跟産業前沿的高科技企業,東旭集團始終以國家戰略需求為發展導向。CRT顯示時代,東旭集團就發力“進口替代”,成為我國最大的電子玻殼高端裝備製造商;在預判到新型顯示的巨大産業前景、洞察到我國在這一領域的處處掣肘後,東旭集團決定轉型至新型顯示産業上游,研發攻關核心材料和高端裝備。
2010年,東旭集團位於鄭州的第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産線順利投産,並率先在國內實現達産達標;同時,該公司還在國內率先掌握了相關産線的全套裝備製造技術。“順利投産那天,我親眼看見一位老教授向著産線深深跪拜,熱淚盈眶。中國液晶玻璃基板的研發生産終於跨出了關鍵一步”,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憶道。
2013年,東旭集團蕪湖基地在國內率先實現了第6代液晶玻璃基板的高品質量産,其産品良品率和生産穩定性現已處於國際同業先進水準,實現了向合肥京東方第6代面板産線的穩定供貨。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曾表示,合肥的6代線“結束了我國不能製造電視液晶顯示屏的局面”——來自蕪湖的玻璃基板讓這一國産化突破更加堅實、徹底。目前,東旭集團液晶玻璃基板的國産化已累計為下游降本2800億元,促進了我國終端顯示産品大幅降價。
自主創新,持續突破“卡脖子”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著力補強産業鏈薄弱環節。在新一輪資訊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新型顯示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産業的特徵更加明顯。但據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統計,2021年中國新型顯示材料整體市場規模為2250億元,新型顯示用玻璃市場規模達356億元——這其中大部分份額仍被國外企業佔據。
面對這一現狀,東旭集團近年來聚焦産業核心需求進行研究佈局,逐漸發展成為國內唯一同時掌握電子級玻璃溢流法和浮法成型工藝並實現産業化的企業。以此為基礎,從用於高端液晶顯示的LTPS玻璃基板,到生産柔性屏的OLED載板,再到炙手可熱的Mini LED相關材料,東旭集團從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上助力我國實現多種新型顯示材料的自主可控,並致力於成為民族光電産業的持續推動者。
先進技術的産業化是擺脫“卡脖子”的關鍵。“東旭集團液晶玻璃基板等産品的産能,之所以能夠做到國內第一,就是因為其既掌握核心技術,又能做好産業化——這源於我們成熟的高端裝備製造能力”,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高端裝備製造是工業母機,只有掌握了産線相應的裝備製造能力,才能真正從源頭解除産業鏈上游被國外掌控的風險。生産中,東旭集團還注重前沿的工業化應用,以提升智慧製造水準。其石家莊基地、蕪湖基地所屬公司,先後被工信部評為“智慧製造試點示範”。
提升産業鏈韌性,必須構建協同創新的生態體系。東旭集團緊抓“創新鏈”與“産業鏈”的深度融合,正在構建以自主創新為主、多家科研院所“外延式研發”為輔的産學研融合創新體系,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平臺載體建設,以推動整個行業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加快解決從知識創新向技術創新、産品創新轉化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目前,該公司已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高校建立了長期的合作機制。
去年,東旭集團獲評“中國新型顯示産業鏈發展貢獻獎—特殊貢獻獎”“創新賦能高品質發展製造業公司”等榮譽稱號。截至2022年末,該公司已累計申請專利6200余件,累計獲得授權專利4200余件,助力著新型顯示領域産業基礎能力和産業鏈現代化水準的有效提升,推動這一産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圖片由東旭集團提供 授權中國網財經使用)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