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9月7日訊(記者 王金瑞)9月3日-7日,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金融服務專題展(以下簡稱:服貿會)在北京首鋼園舉辦。作為金融服務專題展的重要參展商代表之一,華夏銀行攜《中國可再生能源和電池儲能促進項目》等多個綠色金融項目成果亮相服貿會。
“華夏銀行金融業務秉持‘可持續 更美好’的發展理念。在綠色金融服務國家綠色發展中,突出的特色是與國際金融組織合作,開創了新模式。在國際、國內綠色金融領域樹立了華夏銀行綠色金融特色品牌。”在服貿會展區現場,華夏銀行公司業務部總經理于國慶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時如是説道。
多個綠色金融項目亮相服貿會
2021年服貿會金融專題展的主題為“綠色北京 開放金融”,多家機構展示了綠色金融成果。其中,作為北京市屬唯一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華夏銀行在本屆服貿會上展示的主要綠色金融項目成果是與世界銀行合作的、多次在國際上獲獎的《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融資創新項目》。據于國慶介紹,該項目自2016年啟動以來,已經為28個子項目提供融資46.7億元人民幣,每年可以節約標準煤11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83萬噸。
另外,于國慶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華夏銀行此次重點推介的綠色金融服務項目是國內首個、世界銀行在全球最大的儲能領域金融項目——《中國可再生能源和電池儲能促進項目》,該項目合作金額不少於7.5億美元,致力服務於我國的可再生能源和儲能項目。
于國慶表示:“華夏銀行金融業務秉持‘可持續 更美好’的發展理念。在綠色金融服務國家綠色發展中,突出的特色是與國際金融組織合作,開創了新模式。在國際、國內綠色金融領域樹立了華夏銀行綠色金融特色品牌。”
目前,華夏銀行正加快推進與亞洲開發銀行、法國開發署等機構的低碳金融合作。在環境社會風險管理領域,該行正式成為G20金融穩定委員會旗下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披露工作組(TCFD)的支援機構;與國際金融論壇(IFF)、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等國際組織和金融機構共同發起了《生物多樣性金融夥伴關係共同倡議》;創新性開展了包含碳指標在內的多因子環境壓力測試。
近年來,華夏銀行累計引進外資超過10億美元,為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的94個綠色項目提供了融資服務,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82.43萬噸。
“下一步,華夏銀行將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能源局、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的支援下,持續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法國開發署等國際金融機構開展低碳金融合作,借鑒國際經驗,吸納國際動力,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華夏智慧和力量!” 于國慶説道。
探索綠色金融創新發展之路
發展綠色金融是新時代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圍繞國家“30·60”雙碳目標,華夏銀行堅持戰略驅動、深耕市場、國際合作、專業化服務的工作思路,不斷打造綠色金融新特色,形成了涵蓋綠色貸款、綠色票據、綠色投資、綠色租賃、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承銷、綠色理財、綠色基金等在內的集團化、綜合化綠色金融服務體系。
據了解,華夏銀行是國內首家提出自身碳中和目標的銀行,較早構建並在持續完善綠色金融工作機制。2017年起,華夏銀行將推動綠色金融特色業務作為全行戰略規劃重點,2019年加入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PRB),深化國際合作,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綠色金融創新發展之路。
同時,華夏銀行率先踐行ESG理念,將國際上領先的ESG理念引入國內,全面融入自身業務,提升環境社會風險管理能力。數據顯示,該行新發行ESG理財産品11隻,募集金額75.43億元,累計發行ESG理財産品49隻,理財産品存量餘額247.76億元。
于國慶指出:“圍繞ESG理念投資,效益有保證。我們分析認為,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其信譽、責任要強于一般的趨利性企業。”他進一步透露,華夏銀行也設了一些ESG指數, ESG是企業融資的一個前置條件。
談及華夏銀行綠色金融的成效,于國慶表示:“今年一季度,在央行綠色金融的考評當中,我們也是名列前茅的。綠色信貸佔比、綠色貸款增速也排在前列。”另外,據華夏銀行近期披露的2021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該行綠色貸款餘額超過2000億元,佔比位列全國21家主要商業銀行首位。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上半年,華夏銀行優化完善綠色金融組織機制,在15家分行設立綠色金融部。今年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華夏銀行在啟動日落地了首筆碳遠期交易履約保函業務,並首批成為全國碳市場資金結算銀行。
于國慶坦言:“因為綠色項目要求的期限長、成本低,所以和銀行的盈利性有矛盾。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國家的政策,比如綠色債、碳減排支援工具,爭取用更多更優惠的資金,服務好綠色項目,持續打造華夏銀行綠色金融特色業務。”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