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是消費者了解保險的重要契機,“保險電商第一股”慧擇(HUIZ.US)·奇點保險研究院發佈《慧擇2020保險消費指數報告》,依託其平臺海量大數據和14年來深耕網際網路保險的專業積澱,通過網際網路保險産品演進、保險消費指數、保險用戶眾生相、2020年度風向預測等維度的分析,採用多圖畫冊模式更好地向公眾普及保險知識、探討保險新消費風向。
《慧擇2020保險消費指數報告》提出了“用力青年”的概念,據了解,“用力青年”指拼搏奮鬥中的青年群體,他們用力追求人生也用力擁抱生活。而慧擇作為年輕化保險品牌,是“用力青年”的保障供應商,既要挺他們衝鋒陷陣的風險壓力,也要理解他們初入職場捉襟見肘的窘迫,還要懂他們的未來和擔當。
一、“保障好評功能榜”放榜,要實用不要噱頭
近幾年,慧擇主導了多個系列重疾險産品的定制設計,創造出“達爾文”、“守衛者”等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網際網路保險爆款産品,讓當代年輕人能夠擁有第一張買得起的長期重疾險保單。作為網際網路保險的主要參與方,慧擇根據數據沉澱和專業理解,梳理出近幾年來重疾險産品在産品費率、病種數量、賠付比例等維度上不斷演進的方向脈絡,更新迭代的重疾産品對於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友好指數和實用性持續提高。
單次重疾是最早的重疾險産品形態,而後市場上又出現了重疾多次賠付的重疾險産品以及特定疾病高發二次賠産品,近幾年重疾險在産品形態和保障功能上做了很多創新,網際網路産品創新更為豐富,消費者選擇更多了,但如何分辨實用創新和噱頭戲碼成為了新難題。《慧擇2020保險消費指數報告》中的“保障好評功能榜”顯示,在重疾險的保障功能中,重大疾病多次賠不分組、惡性腫瘤多次賠付、心腦血管重疾二次賠是如今消費者最關注的三個保障。
二、“用力青年”保險網感十足,熬最深的夜,買最好的保險
以金融知識儲備和風險意識為基礎,年輕群體對商業保險的接受程度遠超父母輩,對選購保險的偏好網感更強。從慧擇線上數據來看,投保人年齡來看年輕化趨勢顯著,奮鬥中的8090 後“用力青年”正處於人生起飛的重要階段,一方面工作壓力大,作息及飲食習慣不規律;另一方面剛組建家庭的他們幾乎同時接手了照顧父母及子女的責任,重壓之下身體健康情況不容樂觀。“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並非只是話題梗,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當代中青年人群出險率最高的重疾,熬夜、飲食不均衡、運動少、壓力大、吸煙等都是危害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報告》數據顯示,目前無法標體承保的用戶已到達27%。
而從性別的角度來看,女性在健康規劃和對於保障的認知、規劃和覆蓋度上都要優於男性。在家庭中,女性往往扮演著多種重要角色,妻子、母親和“家庭財務總監”的身份,使她們更加關注家庭成員的健康及風險,並且願意為其支付更高的金錢。從《慧擇2020保險消費指數報告》數據來看,女性作為投保人購買的保單數量佔比接近男性的兩倍。當代“用力女青年”,用力打拼,也用力擁抱生活。而網際網路保險能夠給到年輕群體的支援,即是在産品費率上的降低,和在保障設置上的實用性,讓“年輕”不再只是窘迫的代名詞,年輕的身體值得擁有性價比更高的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中特別提示了一類特殊疾病,那就是醫生説“問題不大”而保險公司在核保過程中會認定為“很有問題”的“小毛病”,如常見的各種結節、婦科疾病等。其原因在於臨床醫學以治療的可能性為主要研究對象,偏重於對現症的減輕或治愈,而對一些小症狀或體檢值超出常規,只要對患者目前日常生活無影響或影響不大,一般來説都不予追究。而保險公司考慮的是未來可能産生的風險,這些病症都是患病風險增加的重要表現。看來以後除了認真閱讀體檢報告醫生建議看當下身體健康,研究一下投保前的核保診斷也是了解自己未來健康風險的途徑之一,畢竟最好的保險是為了不出險或者降低風險。
三、産品、服務、科技新趨勢,健康管理治“未病”
在《慧擇2020保險消費指數報告》中發佈的風向預測同樣提到了病前干預。目前保險市場上健康險保單所提供的健康管理增值服務,大多注重病後的醫療服務且趨向同質化,且部分健康險附加的健康管理服務與保險脫節,例如境外救援、海外就診等,這類服務由於頻次較低,消費者難以認可。慧擇未來將把重點從病後理賠逐步向病前干預、病中管理轉變,即把醫學上的三級預防體系真正與健康管理服務相結合,實現管理式醫療,並推動保險和大健康産業協同發展。
另外,伴隨著科技進步和網路普及,保險科技在保險行業的滲透正在加速,成為塑造保險全新業態和競爭格局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慧擇從用戶的體驗層面,預判保險科技的高速發展將帶來多重變化。慧擇正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構建完整的保險用戶畫像,對用戶進行精細化識別,以實現在不同的場景中第一時間洞察用戶關於保險服務的需求,通過智慧演算法引擎為用戶推薦最適合的專業保險方案,讓保險服務更加精準。並通過人工智慧技術輔助人工提升保險服務的效率,實現內部運營全流程包括運營、核保、理賠、服務的數字化、自動化、智慧化,提升用戶服務體驗。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