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至10月28日,火幣七週年峰會線上上舉行,此次峰會以“無限未來——2020年 區塊鏈大航海時代”為主題,邀請業界精英共同論道行業發展。峰會從行業先行者視角、行業價值判斷、産業區塊鏈以及區塊鏈應用等多個角度研討行業發展的契機和挑戰。
在本次峰會“落地開花,資産上鏈的前景與機會”主題板塊中,數字資産研究院副院長孟岩發表了主題演講《探索資産上鏈的本源》,孟岩表示:
1.當前,在將實體經濟中的資産進行上鏈變成數字資産這一過程中,我們所遇到的很多困難和障礙在現階段看來依舊是不可逾越的。
2.建議將對應生産資料的數字形態資産稱為數據資産,將對應證券等金融資産的數字形態資産稱為數字資産。
3.資産上鏈一定是先從金融資産上鏈開始,先從虛到虛,而不是一上來就把實物資産映射到鏈上,這一過程還是需要條件和時間的。
以下為演講實錄:
大家好,恭喜火幣七週年,很高興能夠參加峰會來談談我對於資産上鏈的看法。
現在,數字資産越來越成為一個熱點話題。我從2016年開始便在研究和嘗試把實體經濟中的資産進行上鏈變成數字資産,但在這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很多,其中相當多的困難和障礙在現階段看來依舊是不可逾越的。
之所以不可逾越,有這麼幾個原因:第一個是技術和基礎設施不夠成熟,用戶體驗較差。如果我們把數字資産放到上鏈,其實就是要把數字貨幣通證這些代表資産的東西放到自己的區塊鏈賬戶裏,然後再用程式去加以管理。實際上,區塊鏈賬戶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科技進步。
以前,我們所有的賬戶都是在他人那裏開通,最終的錢也都放在銀行賬戶裏。但現在我們可以不借助於第三方,自己就可以創造無數多的賬戶,然後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興趣把很多種資産存儲在賬戶之中,這個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技術進步。不過大多數老百姓還是會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進行比較,區塊鏈賬戶和已經網際網路化的傳統銀行、基金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這些賬戶,比較誰更方便、誰的交易手續費更低、更加快捷可靠。
在這些方面,區塊鏈無論是從技術性能還是從用戶體驗上,相比網際網路賬戶還是略有劣勢。所以技術上依舊任重道遠,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原因是法律法規和政策條件並不配套。這一點我想大家都深有體會,這裡便不再過多贅述。由於區塊鏈對委託第三方仲介負責的資産管理方式是一個根本性顛覆,但現在全世界的經濟金融相關法律法規,甚至整個政府的監管和管理、社會的方式,都是建立在資産的第三方託管這一基礎之上。我們很難想像到,21世紀剛過了20年,在區塊鏈技術剛出現的10年間,我們就有了這樣一個可能顛覆已經流行上千年的人類社會基本模式的技術手段。假如每一個人的數字資産都在自己的區塊鏈賬戶裏面,受程式和演算法驅動,這確實可能顛覆人們的認知。所以從立法者和執法者,以及監管的角度來説,他們確實是準備不足的,同時也是震驚和措手不及的。
因此,即使區塊鏈技術再好再不可阻擋,我們其實也要給監管者以足夠多的時間,這個是現實情況,也是第二個原因。
第三個障礙是什麼?其實是我們個人的問題,即自身的理論和觀念跟不上。 剛才我們説的是用戶和監管者的問題,但作為區塊鏈及金融科技行業的從業者,實際上我們自身也存在很大的問題。我們中間很少有人真正地去努力學習和理解數字資産的理論問題,建立正確的觀念。因為我進入這個行業已經5年了,遇到過很多人,雖然他們在這個行業中賺了很多錢,但是在他們內心其實根本就不理解,甚至不相信區塊鏈的邏輯和優勢。大多數人對數字資産的理論想不清楚,也講不清楚,説服不了別人,也説服不了自己。
所以很多人開始號召大家搞信仰,但區塊鏈和數字資産本身便是個技術進步,而非玄之又玄的“信仰”。區塊鏈的全部優點和缺點其實都可以從技術效率、經濟優化這些角度來分析與理解。不過因為很多人不能夠從理論上、邏輯上、經濟上和金融上把邏輯道理講清楚,所以便只能訴諸於信仰這樣的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概念。這其實就是中國古人所説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這最終可能將導致更多的人站到你的對立面。
上面我説的這三個問題個人覺得都挺嚴重的,但是我們作為區塊鏈和數字資産的先鋒部隊,其實還是應該把自己的工作先做到位,也就是説我們應該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有可能去影響監管者,影響民眾。把技術做得更好從而提升用戶體驗,更重要的是還要把理論觀點的方法論,這類柔性的東西搞好。實際上便是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爭取更多的,特別是來自政府、學術界、工商界的支援,建立統一戰線。我把這些柔性的東西叫做區塊鏈的軟實力,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拉長時間尺度來看,軟實力可能要比任何所謂的硬實力,比那些暴富的神話和資本的傲慢,比監管的固執都要更加強大,因為人心變了那麼一切都會改變。
所以我也很高興在火幣七週年這樣一個慶典上,借著這樣場合跟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討資産上鏈的相關理論問題。
剛才我們已經談了問題,那麼下面我們來看幾個相關理論,以及自己我的一些思考。 第一個思考,什麼是數字資産?今天,我們探討的問題是資産上鏈,資産只要上鏈就會變成數字資産,但數字資産又是什麼?這裡我們實際上能夠輕易對其進行定義。
傳統金融學把資産分為實物(real assets)和金融資産(financial assets),其中實物資産是企業用來創造價值的,這相當於經濟學中的生産要素。實際上,生産要素是從經濟學的視角去看,而實物資産是從金融學的視角去看,兩者是一個東西,區別只是看法不同,角度不同。
那麼企業用來組織生産和做蛋糕的金融資産是什麼?金融資産所對應的其實是權利和價值的索取權,它不直接創造財富,而是負責分配,他不做蛋糕而負責分蛋糕。我們都知道,蛋糕只有分的好才能做得更大,所以現在有經濟學家提出,到底是實體經濟決定虛擬經濟,還是虛擬經濟決定實體經濟?
實際上有很多經濟學家認為,是虛擬經濟決定實體經濟,而不是實體經濟決定虛擬經濟。也就是説怎麼分蛋糕了決定怎麼做蛋糕,把蛋糕做到多大,如果我們不把分蛋糕的問題解決好,一味地強調脫虛向實,那麼最後我們實幹了半天,蛋糕卻全被一小部分人不勞而獲就給分走,這樣的局面是難以持久的。因此,脫虛向實也不可能實現。
回過頭來,我們來討論數字資産到底是什麼?其實數字資産跟實物資産和金融資産的分類並不在同一個維度,它是正交的。也就是説,數字化形態的資産中既有實物資産,也有金融資産,如數據資産可以進入企業的生産環節,交易數據和帶有智慧財産權的大數據,又如數字電影,這些都可以直接進入生産環節參與財富的創造,如今我國將數據視為新的生産要素便是指這個意思。但是我們經常接觸的數字貨幣、通證等,其絕大多數並不是數據資産,而是金融資産的數字化,它們所代表的是財富的索取權。
實際上,我們講數字資産主要是分蛋糕的資産,不是做蛋糕的資産。為了區分,個人建議將對應生産資料的數字形態資産稱為數據資産,將對應證券等金融資産的數字形態資産稱為數字資産。所以數據資産是數字形態的實體資産,數字資産是數字形態的金融資産。這個説起來有點繞,但是弄清楚這些概念其實是很關鍵的。我前不久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什麼是數字資産,其中比較系統的闡述了這個問題,歡迎大家去批評指正。
第二個問題,數字資産在區塊鏈上怎麼表達?剛才我已經將數字資産定義為數字形態的金融資産,它是分蛋糕的,是價值的索取權。因此我們就可以來看傳統金融中是如何表達價值的索取權的。最基本的表達方式其實就是合同,兩人手寫一張欠條,簽上名就成為一份金融資産;比這種形式更正規一點的就是制式合同,比如説北京市的租房合同;比制式合同更標準化的是票據,如商銀票;比票據更標準化的是證券,比如説股票債券;而流通證券如果再加上法償性和共識,那麼它就成了貨幣。
所以從一般到特殊,我們有5種形態來表達金融資産。合同、制式合同、票據、證券、貨幣可以對應我們在區塊鏈上數字資産的三種表達形態。首先是智慧合約,它對應于合同和制式合同,智慧合約可以用代碼的方式來表達價值和分配方式,它的自由度非常大,但同時其交易摩擦也相對較大。然後是我們最熟悉的通證,它對應的是證券和貨幣,通證是勻質化的表達,它表達的是權利和價值,其標準化程度非常高,自由度較低,但同時交易摩擦很小,便於流通。
智慧合約與通證是區塊鏈和開放金融裏面的主流形式,夾在二者中間的便是所謂的非勻質通證,也就是當下比較火的NFT。NFT對應的是票據,這一塊其實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個人覺得這或許會成為當前和下一個階段的發展熱點。
第三個問題,資産上鏈應該怎麼做,有無現實可行的路徑?這個大多數人都很關心的問題。
記得在15 和16年的時候,我們很多人急急忙忙地想利用區塊鏈實現防偽溯源,而這裡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將把線下的實物資産映射到鏈上,結果搞了很久也沒有做成。現在回過頭想想,其主要原因便是理論問題,認識問題沒有弄清楚。因為,如果我們要搞清楚數字資産的本質,也就是價值索取權作為金融資産的數字化表達,那麼我們就不應該在一開始就將重點放在解決從實到虛的映射問題上,而是應該先把證券合同這些現實世界中的虛擬資産,金融資産搬到鏈上,等到物聯網、5G等基礎設施實施起來後,我們再去解決虛實對應的問題,步步為營,循序漸進。
美國在這方面認識得比較清楚,前不久美國SEC主席Jay Clayton説,未來所有的證券都會通證化。美國貨幣審計署署長Brian Brooks前兩天也説,區塊鏈挑戰的是什麼?其主要挑戰的便是銀行體系、貨幣聚集者、貨幣集散地,我覺得這個認識是很深刻的。
實際上,美國監管當局很清楚地意識到,區塊鏈所表達的數字資産在歷史進程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便是虛擬資産的數字化,所以他們也在推出通證避風港此類方案,考慮允許去中心化的項目通過通證進行融資,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巨大跨越。美國的STO也正在積極的推進當中,從年初到現在其交易量翻了很多倍,在9月份,STO的整個交易量已經達到了4400萬美元,當然這數據還比較小,但如今來看已經不能再忽視了。所以,STO其實就是傳統的金融資産轉化為數字資産的一個合規合法的途徑。
個人覺得大家應該充分重視這個途徑,並不是傳統的金融資産轉化為數字資産這件事沒法做,而是已經有辦法。當前我們國家正在積極地推進數字人民幣,它可以視為由官方主導的紙幣上鏈成為數字化資産,這個也是金融資産的上鏈。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資産上鏈一定是先從金融資産上鏈開始,先從虛到虛,而不是一上來就把實物資産映射到鏈上,這一過程還是需要條件和時間的。
除了現實世界中的金融資産通過STO等方式上鏈,我們原生區塊鏈世界中也有大量的金融資産可以被創造和挖掘出來,其中潛力也十分地巨大。今年紅紅火火的DeFi就創造了一系列的票據資産、衍生資産、類股票資産、治理性資産、投票權等權益資産,這些都展示了這個方向潛力,在這一塊我們應該是越來越樂觀的。
最後,火幣非常重視區塊鏈軟實力的構建和發展,這是火幣對於我們整個區塊鏈行業的突出貢獻,是令人尊敬的,這是火幣自身重要的戰略優勢。我跟火幣中國、火幣研究院和火幣大學都有深度合作,對於這一點我體會非常深刻。我希望在未來繼續加強跟各位火幣的同仁們合作,共同為區塊鏈的軟實力打造,為資産上鏈攜手努力。感謝大家。
(責任編輯:趙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