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9日訊(記者 暢帥帥)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學者加代表雙重身份,他怎麼看待政府工作報告關於穩增長、民營企業以及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中國網財經對他進行了專訪。
提振信心要打組合拳
中國網財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 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 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 運作整體好轉。 提振信心、經濟復蘇是今年的主旋律,您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提振信心,尤其是資本市場的信心?
田軒: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了,現在內需不足還是首要的問題,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的位置上,今年的國內生産總值目標定在“5%左右”,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提振信心、復蘇經濟,或者説回到疫情前的發展正軌,將會是今年的主旋律。
在企業端恢復內需、提升信心,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做好企業減稅降費的工作,提升投資活力。
從消費者來説,我們應該重點幫扶創造多數工作崗位的中小企業,尤其民營企業。對中小企業的幫扶是加強就業市場的保證措施,從而能夠提振消費的信心。
從資本市場角度看,要以經濟復蘇政策為指引,積極引導市場預期,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不能大水漫灌,要保證流動性的合理充裕。在財政政策上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一些工具,保證財政政策支出的強度。
同時資本市場改革也要基於全面註冊制推進的情況,持續豐富完善不同板塊之間的上市條件,逐步完善各板塊的交易制度,進行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引導各類中長期資金的入市,實際上,我們還是希望有更多“耐心的資本”、中長期的資本,以及大的機構投資者進入到資本市場。
我覺得這一系列組合拳做出來將能夠提振信心,尤其是資本市場的信心。
復蘇關鍵點在於提振內需、拉動消費
中國網財經:您認為經濟復蘇的關鍵點有哪些?復蘇速度會受到什麼因素的影響?
田軒:今年經濟復蘇的關鍵點在於提振內需。我國經濟發展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需求不足,需求不足主要是內需不足,而內需又包含消費和投資,其實最為主要又是消費的不足。所以我認為復蘇的關鍵點就是消費拉動效應是否能夠達到預期。
關於影響經濟復蘇速度的因素,包括內外兩個方面。外部因素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蕩,輸入性的通脹壓力仍然比較大,外需邊際走弱,這些都會對國內的經濟環境産生負面影響,會削弱我們提振經濟政策的效果。
從內部因素來説,目前我國面臨資金供需錯配,中長期貸款差異化明顯,信貸政策的傳導機制仍然存在堵點,精細化的政策作用可能受限,阻礙有效投資,最終不利於提振消費政策的落實。
同時,對於促消費的具體措施,我認為要從三個角度看:
一個是要讓老百姓叫有錢花。從短期來看,有錢花實際上就是要擴大就業,讓老百姓有穩定的收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要創造1200萬個新增就業機會。老百姓有了工作,就有一個穩定的現金流,這樣才有錢去花。所以短期內我們要大力提升就業。
二是從中長期來説,要讓老百姓敢花錢。我們要思考為什麼老百姓不敢花錢?當然有中國歷史形成的原因,儲蓄率相對比較高,但是客觀上講,我們也確確實實有一些讓老百姓不敢花錢的所謂“幾座大山”。比如説像住房、養老、托育、教育、醫療等,這些都是讓老百姓不敢花錢的“大山”,所以我覺得從民生角度講,應該解決老百姓的後顧之憂,讓他敢花錢。
第三方面是有地方花錢。實際上就是從供給側、供給端要提升消費的品質,創造新型的消費場景,讓老百姓提升消費的品質,實際上就是消費升級。讓老百姓能夠享受到更好的服務和商品,這樣他有地方去花錢。
總結來看,擴大內需在短期內我們要解決就業問題,中長期解決後顧之憂,同時提供更好的消費服務供給,這是提振內需,尤其是提振消費等重要抓手。
為民企營造健康穩定包容的市場環境
中國網財經: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民營企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建設,離不開民營經濟的高品質發展。您認為應該如何提振民 營企業的信心,如何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助力經濟復蘇?
田軒: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貢獻了50% 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産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可以看到,民營企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客觀上講,因為三年疫情,民營企業或者民營經濟出現預期不穩、信心不足的情況,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我們要穩定民營企業家的預期,提振他們的信心,我覺得這是當前工作重要的抓手。
如何提振民營企業的信心?我認為是要從多方面營造一個更加健康穩定包容的市場環境。我在我的代表建議裏也提了,一方面要調整民營經濟的戰略定位,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都要健康的發展,要支援非公有經濟經濟的發展。
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們需要給民營經濟一個更重要的戰略定位,來保證民營企業社會身份地位的公正性,完善頂層設計和制度,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法制化、市場化的原則,保證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穩定。同時,我們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商業各方面的供給和服務品質,促成開放有序公平競爭,秩序規範的市場格局。
第二個要強化民營企業産權和企業家權益的保護。落實市場化、法制化的思維,完善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機構體系的建設,鼓勵民營資本在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的領域來加大投資。第二條實際上就是法制化,要更好地保護民營企業家。
第三方面,這三年很多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的民營企業出現了經營困難,所以我們要建立築企紓困的常態化機制,降低民營企業制度性交易和經營的成本,幫助民營企業減負擔。同時要鼓勵社會力量,以市場化的手段來參與民間投資,充分釋放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
“5%左右”GDP目標是留有餘地的
中國網財經:今年GDP增速目標設定的是“5%左右”,您怎麼評價這一目標?
田軒:今年我們將GDP增速目標設定為“5%左右”,首先肯定是非常合理的,它是基於我們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等因素綜合考量,同時我覺得是相對謹慎的。
當然5%也有一個很好的象徵意義,有學者做過一個測算,我們要達到2035的發展目標,那麼我們基本上是相當於中等發達國家的發展水準。由此推算,從2020年開始,這15年我們平均的GDP增長率應該是4.8%。今年定在“5%左右”是比平均增長率高一些的,實際上也是和我們國家潛在經濟增長相匹配的。
我們測算我國的潛在經濟增長率是在5.3%-5.5%,所以總體來説,我覺得“5%左右”是留有餘地的,我對我國2023年能夠實現這樣一個很好的經濟增長非常有信心,相信我們的經濟增長目標能夠順利實現。
(責任編輯: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