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6日訊(記者 暢帥帥)硬核科技的大面積創新是中國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由之路。
2023年全國兩會3月4日至13日在京舉行。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創業失敗者未必不是人才,只是時機未到、條件未成熟。建議有效發揮創業失敗者的正向作用。
(受訪者供圖)
金李認為,近年來,創業創新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但是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還遠未形成。“十個創業九個死”,但這未必是創新創業的結局,而只是漫長創業征程中的一步。成功的創業者基本上都經歷過無數次慘痛教訓,每一次創業的失敗為下一次創業的成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只有敢為人先、百折不撓、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人和團隊,方能銳變成偉大的企業家,創造巨大的社會財富,推動科技事業進步。
因此,金李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為失敗者提供再創業的資源。對創新創業人才進行分門別類的梳理,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激情以及再創業潛力的失敗者納入創新創業人才資源庫。國家可以率先為他們匹配再創業所需的資金、資訊、政策、技術等資源,以及低成本的專業援助、顧問和指導服務。創投機構則可以回收失敗者的資産、包括實物和智慧財産權,使失敗者降低損失。失敗者可以再創業,也可以進入其他團隊擔任重要成員,或者加入一些創業顧問團,充分發揮其經驗價值。
二是知識界要充分吸收失敗案例的價值。院校、智庫和媒體要對創業失敗案例深入研究分析,找出失敗的深層次原因和癥結所在,抽象出普遍性問題,並且對制約創新創業的社會環境因素和制度政策因素提出改進建議。廣大高校的商學院應多聚焦失敗案例,産生更具實用價值的科研和教學成果,甚至可以讓創業失敗者擔任講師和導師。
三是引導全社會正視創業失敗。通過輿論引導,營造崇尚科技、擁抱科創、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失敗者也是英雄,他們以身試錯,為無數投身創業的志士提供了血與淚的教訓,從而幫助他人降低失敗風險,減少了社會資源浪費。從某種程度上説,失敗者的經歷也促進了他們的人力資本增值。政府和社會要因勢利導,降低創業失敗成本,更要讓失敗者受到尊重,促使有抱負的勇者一往無前地推進科技創新。
(責任編輯:暢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