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在巴拉圭亞松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評審現場,大螢幕播放春節宣傳視頻。新華社記者 朱雨博 攝
新華社巴拉圭亞松森12春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共44項居第一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4日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至此,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
12月4日,在巴拉圭亞松森拍攝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評審現場,中國代表團慶祝春節申遺成功。新華社記者 朱雨博 攝
春節是內涵最為深厚、內容最為豐富、參與人數最多、影響最為廣泛的中國傳統節日。每逢春節前後,全世界華人都會圍繞著辭舊迎新、祈福納祥、團圓和諧的主題歡慶這一佳節。數千年來,春節不斷維繫和強化著個人、家庭和國家的情感紐帶,對中華文明的綿延賡續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海外傳播範圍的日趨擴大,春節已成為世界普遍接受、認同和欣賞的中華文化符號。
“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為中國人共用,在全國各地廣泛實踐,寄託了中國人的人倫情感、家國情懷,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和睦相處的價值理念,在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該遺産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對增進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44項世界非遺全名錄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産”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産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截至2022年12月,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名冊)項目共計43項,加上剛申遺成功的春節,項目總數達到44項,總數繼續位居世界第一。具體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2008年入選
1、崑曲
2、古琴藝術
3、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4、蒙古族長調民歌
●2009年入選
5、中國篆刻
6、中國雕版印刷技藝
7、中國書法
8、中國剪紙
9、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營造技藝
10、南京雲錦織造技藝
11、端午節
12、中國朝鮮族農樂舞
13、媽祖信俗
14、蒙古族呼麥歌唱藝術
15、南音
16、熱貢藝術
17、中國蠶桑絲織技藝
18、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
19、宣紙傳統製作技藝
20、西安鼓樂
21、粵劇
22、花兒
23、瑪納斯
24、格薩(斯)爾
25、侗族大歌
26、藏戲
27、羌年
28、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
29、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
●2010年入選
30、中醫針灸
31、京劇
32、麥西熱甫
33、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
34、中國活字印刷術
●2011年入選
35、中國皮影戲
36、赫哲族伊瑪堪
●2012年入選
37、福建木偶戲後繼人才培養計劃
●2013年入選
38、中國珠算一一運用算盤進行數學計算的知識與實踐
●2016年入選
39、二十四節氣一一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
●2018年入選
40、藏醫藥浴法
●2020年入選
41、太極拳
42、送王船一一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
●2022年入選
43、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
●2024年入選
44、中國春節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