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雙展夢幻聯動!《何以文明》和《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將在京舉辦

發佈時間:2024-12-03 14:33:5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秦金月 | 責任編輯:張靜

中國網北京12月3日訊(記者 秦金月)《何以文明》和《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近期將在中國科技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

《何以文明》和《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近期將在京對公眾開放(主辦方供圖)

何以文明:VR技術復原五大中華文明聖地歷史風貌

據介紹,《何以文明》VR沉浸探索展由中國科技館、央視網、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國文聚(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技館華夏之光團隊主辦,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VR技術服務,深海之光(青海)先進計算中心提供AI支援。

展覽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為主要依據,圍繞中華文明尋根主題,不斷探索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起源進程,展覽分為“聖玉之魂”“天象之力”“華夏主脈”“古蜀之光”“中華之言”五個單元,通過國內先進VR技術,在全虛擬場景中復原良渚、陶寺、二里頭、三星堆和殷墟五處中華文明聖地的歷史風貌。

以“何以文明”為名,旨在對中華文明起源發出相隔五千年的尋問。在參觀過程中,觀眾可以深度參與一場精彩的時空探險劇情,身臨其境走進5處古老文明遺址,近距離欣賞多件虛擬珍貴文物,領略數千年前水鄉澤國的風姿、觀象臺的四時流轉、中國最早的中軸線規劃的大型宮室建築群、古蜀國獨特的青銅鑄造技術和殷商時期神秘莊嚴的甲骨占卜。

何以文明VR沉浸探索展內容場景圖(主辦方供圖)

中國科學技術館館長郭哲表示,本次的“何以文明”VR沉浸探索展,作為傳統文博行業與人工智慧和展示技術結合的創新應用,為觀眾近距離感知文明,理解文明搭建了互動平臺。中國文物交流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譚平表示,早期中華大地上多個標誌性文明遺址的考古發現,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兼收並蓄、連綿不絕特質的生動寫照。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將積極推動“何以文明”數字大展國內國際巡展,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貢獻更大力量。

何以文明VR沉浸探索展內容場景圖(主辦方供圖)

記者了解到,展覽採用了沉浸式數字交互空間技術,觀眾可以在虛擬空間中自由移動、探索,與遺址中的文物和場景進行互動等。此外,展覽還通過高精度的三維掃描和建模技術,對各個遺址進行了精準復原。從地形地貌到建築佈局等,都力求還原真實的歷史場景。這不僅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場景,還為他們提供了更加直觀、深入的了解中華文明的機會。

奇遇三星堆:沉浸式感受古蜀文化的瑰麗奇觀

《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由中國科技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三星堆博物館指導,國文聚(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國文奇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技館華夏之光團隊主辦,深海之光(青海)先進計算中心提供AI支援。

該展覽以三星堆文化為背景,生動還原青銅縱目面具、一號神樹、金杖等珍貴文物的歷史風采,帶領觀眾進入神秘的古蜀文明世界,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冒險之旅。

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內容場景圖(主辦方供圖)

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內容場景圖(主辦方供圖)

在體驗劇情中,體驗者將穿越到四川久負盛名的三星堆遺址,在途經月亮灣時,偶遇可愛的虛擬夥伴——小堆堆,一同探訪匠人村落、巨人世界和祭祀典禮等場景,沉浸式感受古蜀文化的瑰麗奇觀。在這次奇遇中,觀眾不僅能“近距離”觀察文物,還可通過多維交互功能體驗文物“變大”“變小”的奇妙細節。

現場琳瑯滿目的文創衍生品區和寓教于樂的研學區也已準備妥當,旨在吸引更多觀眾。以“奇遇三星堆”文創盲盒為例,其中就包含了青銅面具、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青銅尊、青銅縱目面具、青銅鳥以及隱藏款黃金面具等共19款盲盒。此外,“何以文明”的五個文明遺址文化展示區、沉浸式數字藝術空間和數字體驗區都可以讓觀眾體驗到科技與歷史的碰撞交融,在中國科技館內展開無限精彩的文明探源時空之旅。

“何以文明”五大文明遺址文化展示區展品:亞長牛尊(復刻品)(中國網記者 秦金月 攝)

“何以文明”五大文明遺址文化展示區展品: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復刻品)(中國網記者 秦金月 攝)

“何以文明”五大文明遺址文化展示區展品:戴尖脊帽小立人像(復刻品)(中國網記者 秦金月 攝)

“何以文明”五大文明遺址文化展示區現場(主辦方供圖)

沉浸式數字藝術空間現場圖(中國網記者 秦金月 攝)

沉浸式數字藝術空間現場圖(主辦方供圖)

沉浸式數字藝術空間現場圖(中國網記者 秦金月 攝)

研學互動區現場(中國網記者 秦金月 攝)

研學互動區現場(中國網記者 秦金月 攝)

觀眾在現場體驗(中國網記者 秦金月 攝)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