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2月4日訊 (記者 張芃芃) 12月3日,“圓明•交融——圓明園研究成果展”在北京市海澱區三山五園文化藝術中心正式開幕。展覽由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主辦、中央美術學院圓明園研究中心和北京交通大學圓明園研究院承辦,是圓明園研究高校聯盟各成員單位近幾年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北京市海澱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齊慧超等區領導出席了開幕式。圓明園研究高校聯盟各成員單位、三山五園相關單位及有關學術機構專家學者代表出席活動。
本次展覽分為圓明滄桑、萬方和融、傳承創新三部分。第一部分《圓明滄桑》從“歷史變遷”“園林格局”“文化融合”三方面,梳理了圓明園歷史的重要事件,對圓明園從文化基因、園林價值等方面進行介紹闡釋。第二部分《萬方和融》從“江南之韻——如園”“中西之遇——海晏堂”“田園之夢——澹泊寧靜”“智慧之相——文殊像”“最勝之境——舍衛城”“靈石之趣——玲峰石”六個方面,呈現了圓明園的造園藝術、文化意蘊、考古發掘和數字化復原再現成果。第三部分《傳承創新》從“社會服務”和“人才培養”兩方面,梳理近年來圓明園研究的重要學術活動與研究成果,展現圓明園研究不斷推陳出新、充滿活力的良好局面。
圖為展覽現場。(中國網記者 張芃芃 攝)
圖為觀眾駐足觀看由中央美院圓明園研究中心製作的《圓明園四十景圖數字復原》機械臂展示圓明園數字化復原視頻。(中國網記者 張芃芃 攝)
據主辦方介紹,本次展覽展示了圓明園管理處聯合圓明園研究高校聯盟等學術機構,在深入挖掘與廣泛傳播圓明園文化遺産價值、科技賦能文物保護展示與文化傳承創新方面的有效探索。主辦方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讓公眾藉由專家學者的學術研究及復原再現成果,了解歷史上圓明園的真正風貌。
由中央美術學院圓明園研究中心製作的多個數字化展項為此次展覽亮點。其中“機械臂展示圓明園數字化復原視頻”運用創新手段展示傳統園林之美,實現了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圓明園AI古裝打卡拍照系統”則為參觀者帶來充滿科技感的體驗。
圖為觀眾駐足觀看“中西之遇——海晏堂”展區。(中國網記者 張芃芃 攝)
圖為觀眾駐足觀看由中央美院圓明園研究中心製作的《長春園如園》數字復原3D列印模型與視頻。(中國網記者 張芃芃攝)
據了解,為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傳承創新工作,自2018年以來,圓明園管理處與北京交通大學、天津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先後成立了圓明園研究院(中心)。2020年10月17日,圓明園研究高校聯盟正式成立,為各高校研究院(中心)跨學科研究圓明園提供良好的學術交流平臺。近年來,高校聯盟經過深耕協作,形成跨學科交融課題70余項,涉及園林復原、文化挖掘、規劃設計、水利植保、視覺傳達、文創藝術等多個學科專業,探索了圓明園研究新路徑,推動了文化、教育、科技相融合。
本次展覽免費對公眾開放,將持續到2025年2月22日。
圖為觀眾駐足觀看“傳承創新”展區。(中國網記者 張芃芃 攝)
圖為觀眾駐足觀看“圓明滄桑”展區。(中國網記者 張芃芃 攝)
圖為由天津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所樣式雷課題組製作的建築燙樣。(中國網記者 張芃芃 攝)
圖為由中央美院圓明園研究中心製作的廓然大公復原模型與復原圖。(中國網記者 張芃芃 攝)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