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銅梁:“鏡子田”變“菜園子”農民增收又保供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1-03 17:03:03 編輯:李柯佑

隆冬時節,霧罩田野,寒氣逼人。2023年1月3日上午,在重慶銅梁區舊縣街道石硯村18社一片蔬菜地裏,10多位農家婦女有的采收蓮白,有的整理裝框,有的揹運到公路上,村民勞動的喧鬧聲打破了冬日田野的寂靜。

image.png

地處銅(梁)合(川)公路邊的石硯村過去基本不種商品菜。村裏2021年引進業主發展蔬菜産業,兩年時間成片發展蔬菜上千畝,年産蓮白、瓢兒白、竹筒白、青菜、蘿蔔等蔬菜300多萬斤,其中70%以上的蔬菜銷往重慶主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千畝蔬菜面積中,冬閒田佔了500多畝。

“開發冬季農業,變一季為兩季,既提高了土地復種指數,增加了土地的産出,又改良培肥了土壤,有效保護了耕地。”正在地頭了解蔬菜保供的街道農業服務中心負責楊永麗説,大量的菜腳葉翻犁在地裏是優質的有機肥,減少了化肥的用量,節省了農業生産成本。

蔬菜産業的興起給村集體增收創造了條件。在15社,新建的18個大棚即將投入菜秧育苗。育苗項目是村集體與業主聯手合作開辦,村集體村今年將有兩萬元的集體收入。

“18個大棚一年可以培育幾百萬株菜秧,除自用外,還將銷售到周邊區域增加收入。同時,還至少增加10多個用工崗位,解決村民增收問題。”業主劉朝均説。

在石硯村19社一灣田裏,長勢喜人的青菜像綠色的地毯鋪滿了整個溝田,農民工忙著采收待運。

“這一灣田面積有100多畝,全部種的是青菜,目前正在采收上市,一部分銷超聯超市,一部分交電商平臺,有多少收多少,價錢也還不錯。”業主劉朝均説。

image.png

據村支書張越介紹,這些菜地過去關冬水,老百姓稱的是“鏡子田”。自業主劉朝均進村後,村民交給業主種一季冬菜,明年開春後業主抽水、翻犁平整後交還給農戶種水稻,實行稻菜輪作,很受農民歡迎。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石硯村,上千畝的高標準農田整治正在有序推進。通過機械化作業,把過去零散、淺薄的地塊改造成了便於機械化耕種的平順大塊的土地。

“高標準農田建設為糧食、蔬菜增産增收創造了條件。這一項目在春節前後就將完工,明年開春後投入種植。”舊縣街道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楊永麗説,在千畝面積中,有400多畝土地被業主流轉種植蔬菜,土地的保水保肥保土的生産性能好了,更有利於蔬菜優質高産。

“蔬菜産業的發展給村民帶來了實惠,有40多位留守村民常年在蔬菜基地務工,季節最忙的時候上工的人數有近百人,村民在家門口務工掙現錢,多的有兩萬多元,少的也有四五千元。”村支書張越説。

“老闆沒有進村以前找不到事情做。現在天天在地裏打工,做一天有五六十塊現錢裝進荷包,有了這筆錢,日子越過越甜啰。”正在地頭采菜的農婦吳祥瓊笑著説。(趙武強 李拉拉/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