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隨著國內汽車市場銷量持續穩步增長,網際網路和新能源技術不斷升級,一批新生的汽車品牌逐漸走入了我們的視野。從此前炒的火熱, 以“眾包”概念主打智慧互聯的凱翼汽車,到近期上市的漢騰、斯威汽車以及備受期待的比速汽車,可謂來勢洶洶。那麼,在目前競爭已經十分激烈的國內汽車市場,這些新的品牌是否還有生存空間,它們如何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些新晉品牌。
品牌特色鮮明 背景深
凱翼汽車大家應該不陌生,創建於2014年初,是奇瑞控股旗下的新品牌。嚴格來説,凱翼不算是近期的新晉品牌,不過它所採用的發展新模式的確可以作為新晉品牌的一個優秀代表。在設計和研發上凱翼汽車採取“眾包”的方式,讓全民參與;製造商採用輕資産的代工模式;最後的定價上,採取消費者定價的模式。整個生産和銷售環節,都很接地氣,這自然也就博得了消費者的不少好感。從銷量上來,2015年凱翼汽車全年銷量為2.5萬輛,雖然數據一般,但作為一個新晉品牌也還算可以接受,總要比另外一個同門師兄好上許多。
漢騰和斯威汽車,這段時間的曝光率不少,這兩家新晉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在9月初上市首款車型,有趣的是,這兩款車型都叫X7。雖然曝光率不少,但消費者對於這兩個品牌依舊很陌生。對於漢騰,網上都戲稱其為穿了“馬甲”的眾泰,兩家企業或多或少有點聯繫,至於到底是什麼關係,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漢騰汽車總經理説兩家企業只是合作關係。
即將於9月6日上市的漢騰X7
其實,筆者倒認為大家應該把焦點更多地集中到産品上來。在産品方面,漢騰汽車選擇了一條傳統動力和新能源産品同時起步的發展道路,2016年-2018年將一口氣推出11款車型,包括5款PHEV車型和3款純電動(EV)車型。對於一個新晉品牌而言,這個胃口確實有些過大,但企業既然敢提出這樣的産品規劃,相信還是有一定底氣的。
斯威X7已于8月30日正式上市 廠商指導價為8.59-10.19萬元
至於斯威汽車,玩摩托的人應該會有所耳聞,之前這是義大利的一個的摩托車品牌,其後因為經營不善逐漸沒落。2014年,國內的民企東方鑫源控股(國內一家摩托車製造商)遠赴義大利收購了SWM。2016年,借助著華晨鑫源(東方鑫源控股與華晨合資公司)將SWM品牌移植到了汽車産品之上。
最後我們來認識下比速這個品牌。比速是北汽幻速旗下全新獨立品牌,于2016年2月正式獲得整車生産資質,産品定位高於北汽幻速。比速首推的兩款産品是5座SUV比速T3和一款7座MPV比速M3,預計將於今年10月份推出。
主打SUV産品 起點高
乍一看,上面這幾個新晉品牌並不怎麼靠譜,特別是漢騰和斯威,這兩個品牌正式發佈以後,網路上的負面聲音不斷。筆者倒認為,負面不斷未必不是件好事,這可以讓企業決策者更加認清市場形勢,不斷調整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這其實也是新品牌發展的一個必經之路。説到底,最終還是要靠産品來説話,因此漢騰、斯威和比速的首款産品能否一炮打響,直接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一夜爆紅還是被市場無情淘汰,全在此一舉。
不得不説,這幾個新晉品牌還是蠻有“心機”的,首款推出的産品都是SUV車型,而且起點都不低,這與目前自主品牌靠SUV産品跑贏市場的現象如出一轍。凱翼主打的是網際網路智慧概念,定位為“年輕人喜愛的智慧互聯汽車”;漢騰和斯威定位都是中大型SUV,而且科技配置都相當高;比速則將走“精工製造”路線,比北汽幻速産品定位要高。
SUV前7月增速遙遙領先乘用車市場(圖片來源於網路)
為什麼選擇SUV産品來打頭陣?説白了,還是因為中國消費者對SUV的偏愛,這點從近兩年的銷售數據上可見一斑。2015年上半年,國內市場實現了SUV佔比25%;今年上半年,SUV佔比已經達到36%,國內SUV的銷量最近幾年基本上以50%以上的增速在增長,這種勢頭還在延續。此外,三四五六線城市汽車市場消費的崛起,城鎮化催生了縣級市等等新興市場。二胎政策的放開,觀念的轉變等都強化了對於SUV市場的需求。據專家預測,SUV在未來五年還會迎來高速成長黃金期,比重可能會在50%左右達到一個平衡點。這也就意味著國內SUV市場成長空間依舊巨大。
機遇挑戰並存 壓力大
起步價低於15萬元的SUV銷量佔69.3%,SUV起步價成了消費者購買汽車的主要影響因素
市場空間有了,那麼擺在新晉品牌面前最大的“攔路虎”就是那些成名已久的自主品牌了。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國內自主品牌已經逐漸擺脫了低價搶市場的階段,逐漸在品牌力和産品力上下功夫。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吉利汽車,最近幾年吉利汽車的發展迅猛,産品也進入了3.0精品時代,其推出的博越、帝豪GS等SUV産品也獲得市場的認可,特別是博越,自上市以來銷量急速攀升,今年7月份單月銷量已經破萬。其他的老牌自主車企,如長城、長安和北汽等,在SUV車型上也都有不錯的表現。
不過,目前對於自主品牌而言,産品品質問題仍然不能忽視。據第三方汽車品質評價平臺車質網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共收到自主品牌SUV産品投訴4667宗,佔整個SUV産品投訴量的53.56%,産品品質問題還需要自主品牌高度重視。
當然,除了自主品牌以外,合資品牌同樣需要引起重視。數據統計,今年1-7月份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SUV的新車銷量相差僅為8萬輛,而去年同期為10萬輛,2014年則相差達到39萬輛。可見,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在産銷方面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另外,隨著合資品牌SUV産品價格不斷下探,加之其品牌和産品方面的優勢,對自主品牌SUV的銷量影響是巨大的。畢竟,多花一點點錢,就能買到合資品牌的産品,消費者還是願意為之買單的。
這些對於新晉品牌來説,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相較現有自主品牌,新晉品牌有著後發優勢,起點高看得遠,對於新技術、新思維,有更好的接納度。有了自主品牌的前車之鑒,新晉品牌可以少走一些彎路,能更快地找到自身産品的準確定位,提升産品力。同時,新晉品牌面臨的挑戰也是巨大的。客觀層面,市場對於新品牌的容錯率很小,對於成熟的品牌而言,産品出現一些小問題,通過修改和召回並不會對企業本身産生嚴重影響,但是對於新品牌來説,一點小小的問題可能就是致命的打擊;主觀層面,企業如何在保證成本的前提下,製造出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産品,以及後續的市場定價以及銷售策略的制定對於新晉品牌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戰。尤其是産品的市場定價區間,它直接關乎到消費者是否願意為之買單。
對於這些新晉品牌的未來,筆者不敢妄下評論,畢竟有過前車之鑒,曾經被媒體捧上天而最終難逃失敗命運的新品牌也有不少。借用王健林被刷爆朋友圈的一句話送給這些新品牌——要想成功,不如先給自己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踏踏實實做好産品,找準産品的市場定位。能達到這樣的小目標,才能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距離成功便可再進一步。
(責任編輯:張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