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車主朋友都會選擇用更好的機油來體現對愛車的呵護,認為越昂貴的機油對發動機就越好。另外,由於不知從何時開始盛行的除積碳,也令一部分車主濫用各類添加劑,認為此舉可以起到清潔引擎、並提升動力的效果,那麼這一切真是這樣嗎?
買機油要先看粘度標號
通常情況下,我們購買的機油都會符合粘度分類法,機油桶上會有非常明顯的粘度標識。機油大致分為冬季用油(W級)和非冬季用油。冬季用油按低溫粘度、低溫泵送性劃分,共有OW、5W、10W、15W、20w和25w六個等級,其級號越小適應的溫度越低;非冬季用油按100℃時的運動粘度分級,共有20、30、40、50和60五個等級,其級號越大,適應的溫度越高。
勿迷戀小眾高性能機油
有些車主自認為開車猛,發動機轉速長期踩的高、造的狠,因此一定要用好機油好養護,這確實沒什麼錯。高性能機油無疑擁有更好的潤滑、抗剪切、清潔等等性能,能給發動機提供更好的保護。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問題也同樣存在,由於高性能機油在極端情況下擁有更優良的性能表現,因此由於分子的差別,使得此類機油的衰減程度高於一般常規機油,如果你有不到公里數就換機油的習慣那麼可以忽略,如果僅認為高性能機油會用的更為長久,那就會因為機油的過快衰減而對發動機造成損傷。
原廠機油即可滿足 針對不同環境適度升級
在選擇機油時,原廠機油在經濟性和使用效能兩個方面都比較適中。原廠的機油,價格經濟,在潤滑方面可能相對差一點,但定期在5000-10000公里(按説明書)或者半年之內更換機油肯定沒問題。如果自身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稍好一點的全合成機油效能肯定會更好,穩定性等各方面指標會相對較高。但全合成機油絕非等同於小眾品牌的高性能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