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東走馬上任,墨斐加入,觀致汽車在各大媒體上又開始頻頻拋頭露面。不過無論誰執掌觀致,説了什麼樣的豪言壯語和感人至深的話,最終消費者關心的只是車怎樣、附近能不能買到、價格有沒有吸引力。這樣説雖然有些偏頗,但看到周圍買車人的需求,觀致的問題多半仍出在産品上。
上周,老家一親戚買車,原本已選定在雅閣和凱美瑞之間,最後卻把一款韓係SUV開回家。對於多數初次買車的國人,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不是大家真的需要SUV,而是缺乏經驗的購車者太容易被別人影響,太喜歡跟風。
中國的汽車消費者並不是一個難琢磨的群體,可不穩定和善變的他們,對於車企來説研究起來卻是大課題。觀致在這方面做的功課並不少,但顯然有了些偏差。
國際大牌設計師、一流的供應商加上成熟的産品團隊,觀致在産品上一直信心滿滿。如今看來,過多的用造車人的眼光看待消費者的需求,是觀致在産品初期遇到的誤區之一,即使有大量調研報告的支撐。好看不代表消費者能喜歡,操控一流不代表消費者能真正能為其買單,打中買家“七寸”顯然要更迎合他們的需求,不是把車造成用來欣賞的藝術品,這一點觀致顯得有些任性且反映遲緩。
記得觀致3轎車上市初,觀致一再強調産品定位是首次購車的年輕人。結果車一賣才發現絕大多數是第二次甚至多次買車的人選了觀致。觀致3的第一次媒體試駕會,有人提出車子有個運動的好底子,調校上有些保守、缺乏個性,被觀致當場反駁。去年北京車展上,我第一時間去看觀致3為人詬病的後排坐墊是否在五門版上得到改善,結果失望而歸。這些細節讓人看到,觀致團隊在關注用車人的感受上顯然不夠多。
一直有很多人説觀致有好産品卻沒能賣好,這個説法放在當下已不適用。對於車企來説,能夠大賣的産品才是真正的好産品,沒有之一。對於消費者來説給一個能讓他們開回家的就是好車,顯然觀致在初期産品的定位上並沒能把買家的脈搏。作為一個剛起步的新品牌,觀致做的功課需比對手更多、更全面、更需要創新。而不僅是聘用一些經驗豐富的“管家”就能把品牌做大。
觀致是個孩子,只是成長中有些頑皮和任性,在未成年之前就要面對嚴酷的生存環境和競爭。有了好的設計團隊和不錯的技術基礎,推出消費者普遍喜愛的産品,賦予觀致品牌怎樣的魅力,是擺在觀致面前的當務之急,而不是曲高和寡,做內心強大的藝術家。
(文/楊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