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汽車 > 滾動新聞 > 正文

評論:公車改革用“公開”來換擋提速

發佈時間:2015-01-26 10:4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公車改革不應“靜悄悄地進行”,而需要在公開中“動真格”,在“動真格”中及時資訊公開

  1月25日下午,中央和國家機關本級取消的公務用車開始首場拍賣。自本輪公務用車改革率先在中央層面啟動、取消了3184輛公務用車後,改革後的公車存量何去何從,也引起熱切關注。以市場化手段公開處置,本身正是改革的重要一環。這一點,無論是從拍賣現場情況看,還是從輿論反應看,都獲得了普遍肯定。

  公車改革長期牽動社會神經。一來,“車輪上的腐敗”長期吃藥不見好,百姓深惡痛絕。二來,輪子一轉,花的都是納稅人的錢,老百姓有權並希望監督錢都去哪兒了。從這個角度上説,公車改革不應“靜悄悄地進行”,而需要在公開中“動真格”,在“動真格”中及時資訊公開。

  按照中央出臺的指導意見,地方各級公車改革今年啟幕,年底前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各地能不能像中央層面這樣公開透明動真格?這不僅影響本輪車改的效果,也影響群眾對改革的信心。

  這首先因為,車改稍有不透明,極易催生各種飛短流長,甚至引發民怨民怒。今天中國人的權利意識,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強,特別是關乎“公家”的事,就算跟我“沒半毛錢關係”,也得讓我知道。越不公開,越會好奇,越懷疑裏面有貓膩。一些沒來由的吐槽甚至謾罵,往往是由於不知情而導致的情緒宣泄。

  更何況,公車改革註定要動一些人的奶酪,而一些地方的改革方案主要由“既得利益者”來主導。自己剜自己的肉,談何容易?越是如此,越要以公開促公平,藏藏掖掖不可取,掩耳盜鈴更行不通。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尤其需要通過公眾的參與、監督,來取得突破性進展。

  其實,老百姓最關注的,並非公車的多少去留、車補的細枝末節,而是由公車引發的腐敗特權。眼下一些地方的改革措施引發爭議,一些“內部醞釀”的方案遲遲未定,蓋因“圈裏人”對改革細節的不滿、對“難以推進”的擔心。比如,有人就抱怨普通公職人員外出辦事較多、車補卻不高,等等。制定可操作的、符合實際的方案很有必要,但也需注意:改革是為了除弊興利,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該如何協調就如何協調到位,首先得“動”起來,不能議而不決、久推不動;如果改革方案始終模糊,以至於公車維護保養都無人過問,出現公車管理的“空檔期”,只會讓百姓失去耐心和信心,進一步加大改革成本。

  公車改革,中央高度關注,群眾高度期待。當前是公車改革的最佳窗口期。中央反對“四風”抓鐵有痕,高壓反腐贏得民心,深化改革勢如破竹,大小環境都較過去有了可喜的變化。各地公車改革不能再猶抱琵琶半遮面,必須迅速推出改革方案,主動接受群眾監督,以“公開”換擋提速,用科學確保效果。(張志鋒)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