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前臉尚且模糊的“樂視”概念車都被擺放到了今年的車展展臺上,長安汽車更是不遠千里“忙不迭”地將兩輛無人駕駛汽車開進北京,更不用説形形色色的汽車人蜂擁而入。不知道有多少人真切希望在這裡發出影響世界的聲音。
汽車人如今越來越擅長講故事。的確,汽車業需要更多的故事,企業、産品和品牌都離不開文化支撐。但是很遺憾,這些故事很明顯有些是説給“上面”聽的,有些是説給自己聽的,有些則是説給股市聽的……
4月25日,2016(第十四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在首都北京盛大開幕,1179款新車參展,112款全球首發,46台概念車亮相,147台新能源車上市,北京國際車展已是當之無愧的國際第一大車展。讓我們剔除車展上的喧囂和浮躁,領略北京車展今年所呈現的新技術、新概念,尋找代表世界汽車工業的風向標,聆聽傳向未來的聲音。
豐田:從節能環保轉為提供能源
人們能想像的未來汽車社會究竟是怎樣的?是充滿創想、天馬行空的前衛科技?還是重拾金屬硬度、返璞歸真的機械美感?
豐田用她的TOYOTA FCV PLUS概念車作出了響亮地回答。豐田汽車認為,在氫能源已經得到普及的未來社會裏,各種各樣的初級能源(風能、水能等)可以清潔地轉化成氫能源,從而實現了能源的“自給自足”。反映在TOYOTA FCV PLUS概念車上,燃料電池車(FCV)將不再只是一味地“消耗能源”,反而可以肩負起為社會“提供能源”的新使命。隨著更多人選擇燃料電池車(FCV),它們便可以作為分散的能源補給站,向其他設施供電,除了成為我們交通出行的工具,停車之後也同樣具有使用價值。從節能環保轉化為提供能源,未來的燃料電池概念車TOYOTA FCV PLUS,讓汽車真正成為環保社會的一環。
TOYOTA JIXIE概念車顛覆人們對汽車固有的認知,是對當下電子化炙熱的一次反思,也是豐田在思考重新構建人與汽車(機械)的關係。對於汽車界而言,TOYOTA FCV PLUS概念車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車輛本身,更是豐田對於未來能源社會的構想。
寶馬:創新科技引領下個“百年”
今年適逢寶馬集團百年華誕,不久前在百年慶典上亮相的“BMW VISION NEXT100概念車”也以虛擬現實的形式首次呈現,為蒞臨寶馬展臺的觀眾帶來互動感十足的未來科技體驗。
寶馬集團認為,數字化和聯網化已經成為定義豪華轎車的重要標準。以新一代7係為代表,寶馬繼續引領行業前行。創新的數字化智慧觸控鑰匙可隨時查詢車輛資訊,並實現遙控泊車等眾多領先功能;行業首創的手勢控制創造了新的人機智慧交流方式與科技體驗;鑰匙上的顯示屏、中央顯示屏、空調控制屏和後排平板電腦均可觸控;新車支援普通話、粵語的智慧語音控制,並可通過中央顯示屏和iDrive旋鈕進行手寫輸入。而在自動化駕駛話題廣受關注的今天,寶馬集團通過提前佈局研發,已經將車道偏離警告系統、主動巡航控制系統等高度智慧的半自動輔助駕駛功能在全新BMW7繫上投入使用,並可在0-210公里/小時這一寬廣的速度範圍內實現該功能。而一鍵式自動泊車和遙控泊車功能也已經投入量産車型。未來,“純粹駕駛樂趣”將擁有另一層含義,即利用自動化駕駛,解放駕駛者。
在全新BMW7繫上開始配備的“高效微塵濾清器”,正逐步應用到更多的寶馬産品中。這種濾清器可有效濾除車內PM2.5顆粒污染物,令用戶的出行更加健康愉悅。
博世:期待革命性創新重塑市場
自1909年即進入中國市場的汽車零部件巨頭“博世集團”一方面不遺餘力地向傳統汽車領域挖潛,一方面選擇從汽車生態鏈中尋找“端口”連接智慧交通。
今年的北京車展上,博世展示了博世科技簡化車位尋找流程、實現自動泊車系統,博世董事會成員Hoheisel説:“智慧交通的未來將在今天從自動泊車開始。”
作為全球領先的技術和服務供應商,博世正憑藉智慧泊車技術與服務,通過簡化車位尋找流程、逐步實現自動停車,積極開闢全新市場領域。作為邁向全自動泊車目標的重要部分,博世計劃在未來幾年裏上市眾多的泊車輔助系統。這些系統幫助車主實現“零事故”泊車,甚至只要一個按鈕就可全程引導車輛停車入庫。在德國,泊車輔助系統如今已成為最常見的輔助功能。根據博世對2014年德國車輛登記管理數據的統計,當年300萬登記車輛中超過半數(52%)配有泊車輔助系統;其他國家情況也近似:在比利時和荷蘭,2014年登記的50%的車輛也同樣配有泊車輔助系統;在英國,該數字為19%。泊車輔助系統主要基於超聲波感測器。博世1993年開始量産超聲波感測器,自此該産品也成為泊車輔助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Hoheisel博士介紹説:“博世在提供智慧服務的同時,憂客戶所憂,從尋找停車位開始幫助客戶節省時間,減輕壓力。”在德國找到一個車位平均需要10分鐘。博世目前提供兩種方案便於縮短時間:一、安裝在停車場或車庫的車位感測器會自動感應並報告空位情況;二、博世利用已經成為越來越多車輛標配的感測器,幫助尋找路邊停車位。
這些跨國巨頭完整的理念加上務實的作風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已經可以親身感受的未來。或許有些企業從根子上都需要再作調整,車展上有句口號説得好:“與其預測未來,不如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