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頻繁跳槽季再現 車企結構調整步入深水區

發佈時間:2016-02-22 09:01:17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朱耘  責任編輯:王庭

  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變動頻率,往往是行業發展現狀的“晴雨錶”。

  2016年伊始,已經有多位汽車企業的大佬們,職位或單位發生了變化。而一位汽車行業獵頭向記者預測,2016年車企高管的變動會更加頻繁,跨行業的人才競爭將愈發激烈。

  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之後,跨行業獵人就成為趨勢,因為“網際網路 ”概念讓各行業的邊界愈發模糊,而汽車業內的人事變化似乎並非受到衝擊。但未來,跨 界人才進入汽車企業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這或許也預示著,國內汽車企業的管理模式調整,已經進入新的階段,對高層人才的需求也更趨向於全面複合型。

  高管“跳槽季”

  用“跳槽季”來形容2016年開年汽車企業的高管變動一點都不誇張。1月6日,觀致汽車宣佈:現任觀致汽車首席執行官墨斐因個人原因,將於1月底辭職。在任命新的CEO之前,觀致汽車董事長陳安寧將兼任代理CEO。

  墨斐的離職在汽車圈“一石激起千層浪”,因為一年前,墨斐與其“老搭檔”孫曉東先後加入觀致汽車,外界一致認為“墨孫組合”將成為觀致汽車的“拯救者”。

  這一年,墨斐帶領觀致汽車重新進行了品牌與産品的定位,以産品為導向打開市場,同時創新性地開拓了觀致獨有的行銷模式,一切剛剛走上正軌,墨斐卻“閃電”離職,而在其辭職前一天,墨斐還帶領觀致員工敲響了開市之鑼,對前景充滿希望。

  觀致方面表示,墨斐的離職是其“個人原因”,但這個説法似乎太過冠冕堂皇,汽車行業知名評論員張志勇分析認為,儘管觀致2015年銷量增速較為可觀,但是相比于整個自主品牌,其品牌力仍較弱。

  而墨斐的離職或許也與整個奇瑞的管理有關。對於像墨斐這樣的成熟職業經理人,他希望得到的是董事會的充分授權,而尹同躍則帶有典型的民營企業家長式管理。

  除了墨斐的離職,2016年年初的這輪“跳槽季”,高管間跳槽全部源於合資車企。如廣汽三菱原副總經理杜志堅同時兼任三菱(中國)董事長,廣汽三菱原總經辦 主任場龍成為三菱中國執行副總經理。東風英風尼迪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戴雷跳槽至和諧富騰網際網路加智慧電動汽車公司首席 運營官後,其工作由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原COO武佳碧接任……

  看似跳動頻繁,但是如果分析近三年來汽車企業高管的跳槽頻率,知名獵頭顧問李艷明用“正常”來形容,因為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全年,國內車企有近120位高管職位發生變動,2014年全年有136位,這意味著平均每個月都會有10名左右的車企高管跳槽。

  “一 個行業高管在合理範圍之內的變動,説明這一行業前景好,相對活躍。如果該行業幾乎都是高管向其他行業轉而很難由其他行業轉入,則説明行業前景堪憂。”李艷 明説。顯然,即便2015年中國車市“微增長”,擺在車企面前困難重重,但在獵頭眼中,汽車行業仍然蓬勃發展,因為他們手頭的職位需求依舊旺盛。

  複合型人才爭奪戰

  記者統計發現,2015年全年及2016年“跳槽季”中車企高管的變動,全部人事變動都發生在汽車行業內部,在張志勇看來,諸多的高管跳槽,唯有戴雷從傳統汽車行業跳入時下最紅火的網際網路造車企業算是其職業生涯的一場“顛覆”,其挑戰最大。

  事 實上,當網際網路造車概念起步階段,獵頭們的對象往往是整車設計、製造方面的人才及IT人才,而戴雷加入智慧汽車領域,業內人士大膽猜測:網際網路汽車即將量 産銷售。“戴雷在寶馬、英菲尼迪等車企的工作背景顯示,他強于汽車行銷與銷售,新公司向其拋出橄欖枝,就是想其在行銷領域再創新業績。”李艷明説。

  一個頗引人注意的現象在於,近幾年,跨行業領域的人才爭奪戰愈演愈烈,保險精算行業聘請快消背景的人才做高管、奢侈品高管跳槽至蘋果公司、地産企業請來金融 背景的人……然而,這樣的現象在汽車圈卻較為罕見,只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時,福特公司遇到了一系列問題,最終請來穆拉利這個跟飛機打了一輩子交道的 人造汽車。

  穆拉利強于做成本控制,挽救福特于危難之中。事實上,無論是飛機製造還是汽車製造,將數千個零部件有效組裝在一起,保證安全、 品質,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彼此有很多經驗值得借鑒。“相關或相近行業的經驗跨界能夠給本行業帶來更加新鮮的氣息,而非死氣沉沉。”李艷明説。

  以網際網路造車為例,那些網際網路企業憑藉資本的力量,網羅了一大批擁有汽車設計、製造,IT工程師及網際網路産品經理。無論如何,其核心仍然是“車”,傳統汽車 企業的人才在這一交叉領域的地位不可小覷。然而業內人士認為,這個活躍度遠遠不夠,因為傳統汽車企業的高級人才目前還處在從屬地位而非主導。

  張志勇判斷,2016年汽車企業的人才更疊會更加頻繁,因為汽車産業是激蕩發展的關鍵一年,傳統燃油汽車企業更加困難,而IT、網際網路産業對於企業的改造更加迅猛,倒逼著傳統汽車企業的變革。

  近段時間,各大車企都相繼公佈了2016年的銷量目標,可以用“保守”一詞來形容。“對於汽車企業的職業經理人而言,他的目標是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而非 董事會利益的最大化,像網際網路汽車在資本的助推下,有更廣闊的市場前景或薪情,可以肯定的是會有很多職業經理人從傳統汽車企業轉向網際網路造車企業,人才變 動愈發頻繁。”張志勇説。

  汽車行業知名分析師賈新光認為,隨著企業戰略階段的不同,董事會也會根據其短、中、長期目標選擇更為恰當的人。 對於汽車界風起雲湧的2016年,車企也會有更多新的思路,找對能夠達成董事會目標的合適人才是重中之重。顯然在“網際網路 ”、工業4.0、智慧汽車提速 的大背景下,無論是傳統汽車企業還是智慧汽車企業,那些既懂汽車製造,又懂網際網路産品的跨界人才,必將成為諸多汽車企業爭奪的核心目標。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