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2日 星期四

對電動汽車充電基建熱潮下的冷思考

發佈時間:2015-10-14 08:50:46  來源:蓋世汽車網  作者:楊小傑  責任編輯:岳雅風

  中國發展新能源電動汽車産業是“舉國而動”。大潮已經成形。大浪淘沙,誰會被拍在沙灘上?

  經濟收縮 新能源汽車熱潮高漲

  前天,一位在銀行工作的朋友告訴筆者,他説過幾日又要去某地做資産保全了。“現在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一直呈上升態勢,雖然我們對經濟形勢充滿期待,但是目前仍然看不到有好轉的跡象,甚至給人一種要爆發的感覺” 。

  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國際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發佈的2015年9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8%,與8月份相比上升0.1個百分點,是自今年下半年以來首次抬頭,但依然處於枯榮線以下,傳遞出經濟收縮的訊號。

  有分析認為,這是自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來,過去7年中PMI最低的一個9月。分析稱,面對經濟下行和需求放緩的態勢,中國的傳統産業若要突圍、實現飛躍,必將經歷轉型升級的陣痛。

  新能源汽車可以説是中國傳統製造業中的一抹亮點。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發佈的統計數據,2015年 9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産28324輛,銷售28092輛,同比分別增長210%和220%。1-9月新能源汽車生産144284輛,銷售136733輛,同比分別增長200%和230%。

  從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完全是因政策紅利而得以迅速發展的一個産業。最近幾年,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今年以來,政策層面又持續發力,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完成為500萬輛電動汽車配套建設相應規模的充電基礎設施的任務目標。國家能源局發佈的《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年)》,提出未來五年,滿足新能源、分佈式電源及電動汽車等多元化負荷發展需求,推動智慧電網建設與網際網路深度融合。

  如何看待政府的政策紅利行為?

  筆者以為,這些政策行為,尤其是對充電設施建設的特殊關愛,讓新能源汽車産業成為當前最受關注的熱點之一,可以看出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是當前形勢下國家振興經濟發展的救市計劃,猶如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4萬億振興戰略。

  君不見,今年的股市,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充電樁概念股,猶如打了雞血一般持續瘋狂。10月13日午後,充電樁概念股領漲兩市,個股幾近全線飄紅。宏潤建設榮信股份世紀星源和順電氣眾業達動力源東方電子等7股漲停,金盃電工上海普天、九州電氣逼近漲停。

  股市是受政策影響反應最為迅速的領域。而現實是,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並沒有獲得突破性進展。根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建設充換電站780座,充電樁3.1萬個。偌大一個中國,充電設施數量如此之少,若平均到各個城市,更是少的可憐。

  新能源汽車讓人充滿期待的前景,政策的刺激和利益的誘惑吸引了更多的企業和資本涌入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領域。一些企業更是通過採取在當地投資建立企業的做法,搶先佈局地方充電基礎設施市場。筆者調查發現,當初高調宣佈如何加大投資力度、推動當地充電設施建設的幾乎所有企業,其投資並沒有落實,項目也沒有實質性的推進。在筆者看來,這些企業的行為只不過是為股民和股東打興奮劑而已。

  政策利好,錢景誘人。後來者蜂擁而至。 浮躁的人們幾乎忘記了那些先烈。

  ——“您還記得大明湖畔的‘Better Place’嗎?”

  這家以色列的公司當初和特斯拉一樣齊名,以電動汽車充換電技術及服務聞名於世。Better Place在全世界大力興建電動汽車充換電站,最後在燒掉了8.5億美元之後悲傷地關門。

  政策紅利發力 對電動汽車充電基建熱潮下的冷思考

  有人説,Better Place之死是因為其模式和相關標準滯後;也有人認為Better Place死於對電動汽車發展過於樂觀的估計以及過高的企盼。

  2013年5月26日,在運營了6年之後Better Place宣佈破産。 當年6月份,筆者在北京與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的一位負責人聊到這個話題,“Better Place死於自己的貪心!”這位負責人直言不諱:“它什麼都想做。”

  貪心——把自己做死了。這是一個非常合情合理的解釋。Better Place的中文名稱是:好地方。現在它去了一個好地方,解脫了。

  當前,中國發展新能源電動汽車産業是“舉國而動”。未來5年,電動汽車的發展會相對提速,只不過整體仍然緩慢。這一點,從《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中可以看出。

  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大潮已經成形。只不過,大浪淘沙,誰會被拍在沙灘上?現在還不好説。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那些過於高估形勢和自己實力的企業,以及投資(ji)者們,是最容易受傷的群體。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