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4日 星期六

京津冀共治尾氣 異地車排放超標將就地罰

發佈時間:2015-06-05 04:17: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鄧琦  責任編輯:岳雅風

  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地區機動車保有量為550余萬輛,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機動車總數更是高達6000萬輛。在這些數字的背後,存在新車排放檢測缺失、年檢頻現造假、異地處罰無法執行等一系列問題。能否成功破解這些難題,治理好機動車污染,對於區域空氣品質的改善,至關重要。

  昨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機動車排放控制協作小組辦公室掛牌成立。這也是全國首個區域性的機動車排放污染防治工作機構。

  協作小組成立後,區域內新車上市前都將進行環保抽查,同時,率先在全國實現跨區域機動車排放監管數據共用。未來,車輛在異地被查出排放超標,將就地處罰。專家認為,此舉可有效提升機動車排放執法的震懾效果,有助於改善空氣品質。

  年檢造假

  幾百元讓“問題車”上路

  浩子(化名)有一輛跑了14年的“老爺車”。四年前,他購得這輛二手的日産風度,此後便開始了和“車蟲”的頻繁接觸。4年裏4次年檢,因為尾氣問題,浩子找了“車蟲”3次。

  浩子説,他這輛進口車,換一個凈化尾氣的三元催化器要幾千塊錢,配件又難找,找個車蟲只要幾百塊錢,不用排隊,還包過。

  浩子的年檢故事並不是個案。今年4月,新華社記者走訪北京和天津多個機動車檢測場發現,尾氣檢測造假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原研究員韓應健曾表示,各地檢測站工作人員與“車蟲”內外勾結、暗中放水的事情非常普遍。早在2011年,環保部對全國近千家機動車環保檢驗機構檢查,就排查出各類違法違規和不規範檢測問題200余項。

  在造假大行其道的同時,機動車尾氣排放在污染物中所佔的比例卻在不斷增長。

  近日,記者來到岳各莊檢測場,周邊不少汽車修理鋪打出“修理尾氣”和“租用輪胎”的招牌。被問及尾氣怎麼修理?一名修理工説,要麼換三元催化器,價格從500元到1000元不等;要麼臨時“租”一個,換上進檢測場驗車,驗完合格後再還回來,租金100塊錢,“你要租得趕緊,一會兒就被人租完了,就得明天了。”

  事實上,管理部門的監控一直在進行。在北京市機動車管理中心的在用車排放檢測監控大廳,一個個監視器的顯示屏上,實時反映著全市各大車輛檢測場的檢測畫面。除此之外,環保部門還對檢測場採取日常巡查、數據核查等方式進行監督,並不定期暗訪抽查。

  不過,造假仍難以杜絕。

  “控制軟體數據造假問題普遍。”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研究員韓應健説,檢查中發現拆除或更新凈化器後,車輛的排放基本無變化;同樣一輛車,冷車和熱車的檢測,排放情況也基本無變化;同一型號的車,行駛3萬公里的和行駛25萬公里的檢測結果,排放情況基本無變化。

  檢測缺失

  真假“國4”車難辨

  造假的問題並非僅出現在年檢環節,更為難防的是,一些新車還未上路,造假便已出現。

  北京市環保局機動車處處長李昆生曾給出這樣一組數據:2014年3月,環保部對河北、天津等北京周邊地區16家企業的國3和國4柴油車進行檢查,結果發現,68%的柴油車僅符合國2或國1的標準。

  “每天進京送貨的柴油車有2至3萬輛,絕大多數都不達標。”一位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説。

  李昆生表示,由於在汽車銷售過程中,外省市車輛上牌無環保前置審查,又缺乏國家環保召回法規,因此在國家強制實施國3、國4標準後,部分汽車企業便故意造假“以次充好”。

  在位於亦莊的北京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中心內,分佈著幾個實驗室。他們受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委託,對在京銷售的新車和在用車進行排放檢測。

  據了解,北京從1999年起推行環保前置審查。車輛上牌之前,需對照環保目錄上機動車排放控制的零部件型號,只要一個型號對不上,都上不了牌照。

  在亦莊的實驗室,新車上市前,會先送樣車到這裡。實驗室工作人員模擬一年四季的自然環境和道路情況,檢測機動車的尾氣排放情況。同時,還會模擬檢測行駛數萬公里後,機動車排放的耐久性情況。

  除了企業主動送檢,環保部門也會抽查。檢查人員到4S店,隨機封存某種型號的車輛,將樣車送至實驗室。對檢測結果不合格的車型,環保部門會要求車輛生産企業採取補救措施。

  目前京津冀中僅北京在推行環保前置審查,北京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中心的實驗室,也是全國環保監管部門的唯一一家實驗室。

  此次機動車排放控制協作辦公室掛牌後,區域內可以共同利用北京這家唯一的實驗室。今後,北京周邊六地的新車上市前,都將把樣車拉到這個實驗室來檢測,這將在某種程度上遏制汽車企業“以次充好”的問題。

  處罰困境

  資訊不互通處罰難執行

  辦公室掛牌後,除了在檢測方面加強,對於超標排放的監管和處罰力度也將增加。

  據統計,目前,北京的機動車保有量已達550余萬輛,全市主要道路進京口的進京和過境車輛日均達20余萬輛次,這些都給環境帶來很大壓力。

  唐山人劉月(化名)在北京工作已有六七年時間,因為車挂的是河北牌照,2014年4月至今,她每週都需要去辦理一次進京證,與50多次的辦證總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被要求查尾氣的次數為零。

  但在零檢測的背後,卻是各地油品和排放標準的參差不齊。

  北京從1999年起,先後五次提高機動車新車排放標準,數據顯示,每提高一個標準,單車污染減少30%至50%。

  不同於北京的“超前”,目前,天津剛剛執行國5標準,河北實施的則還是國4標準。

  一位環保專家坦言,標準不統一,會在一定程度上削減尾氣排放三地聯防聯控的效果。也正是因此,使得外地車入京的“防線”檢測顯得尤為重要。

  北京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中心監察科副科長李濤表示,由於人員和設備等限制,目前入京口並未實現尾氣檢測的全覆蓋,僅在部分入京口抽查尾氣。

  “不可避免,會有漏網之魚。”李濤坦言,進京的大小路口有兩百餘個,而卡控崗只有48處。此外,即使查到尾氣超標,也只能勸返,現場無法處罰,威懾力不足。

  據了解,按相關規定,北京對個人超標車輛處罰必須執行一般程式,包括製作現場檢查筆錄、事後問詢筆錄等8種文書,執法人員要往返車輛駐地4次,車主也要接受2次調查、3次告知。

  李昆生坦言,在實際工作中,有相當一部分車主,做完現場檢查筆錄後,後期根本聯繫不上,處罰只能不了了之。而對於外地進京車輛,即使查到其尾氣超標,但由於省際間車輛資訊不互通,處罰也就成了“一紙空文”。

  解決之道

  數據共用超標車異地罰

  跨區域機動車污染排放監管協調機制建立後,這種“找不到人”的尷尬有望逐漸化解。

  昨日,在北京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中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機動車排放控制工作協作小組辦公室正式掛牌。在其之下,津、冀、晉、內蒙古、魯、豫分別設立本地區辦公室。每個辦公室下設3個業務組,分別負責新車排放管理及抽查、在用車排放管理及處罰、老舊車淘汰及在用車數據交換。

  李昆生表示,目前區域正在建立超標車輛數據庫,在數據庫建成之前,將通過各地定期通報異地車輛違法資訊,來執行異地處罰。這意味著,如果一輛河北牌照車輛在北京被查出超標排放,北京環保部門的工作人員將登記該車輛的車牌號、所有人、超標排放時間和地點等資訊,通報給河北的相關部門對其進行處罰。未來,這種處罰更是有望就地執行。

  環保專家彭應登認為,治理機動車污染,僅靠提高排放標準遠遠不夠,為此,抓好新車環保審查等源頭控制的同時,末端對超標車輛的處罰措施也要跟上。“異地處罰和就地處罰,毫無疑問,可以提升機動車排放執法的震懾效果,從而進一步彌補新車環保審查、年檢等環節中的疏漏,鞏固機動車治理效果,改善空氣品質。”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