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8日 星期三

專家稱機動車環檢機構為利益爭車源作弊嚴重(2)

發佈時間:2015-05-07 08:13:24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劉秀鳳  責任編輯:李龍瑤

  這份自查結果顯示,山東省環檢機構的檢測設備中,除北京金鎧星科技有限公司和佛山分析儀有限公司外,其他廠商的檢測設備(如上市公司南華儀器)均為拼湊而成,約佔95%。顏梓清表示,這種拼湊設備的問題在國內環檢機構中很普遍。

  更為重要的是,國內缺少對機動車尾氣檢測設備的計量檢定規定和手段。北京建築大學博士姚聖卓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缺乏對成套設備技術性能的考核標準、規程和技術要求等,現行的在用車檢測方法相關標準的制定,包括國標、行標、地標和計量檢定規程/規範等都僅僅是對檢測系統中的一個部件或一個單元進行考核。

  “而檢測系統不是這些部件的簡單組合,不是像電腦連接DVD那麼簡單,最終檢測結果數據融入了各個部件的累計誤差,所以要以整個成套設備為目標進行考核。”姚聖卓説。

  顏梓清説,對尾氣檢測設備進行檢定計量時,技術考核內容完全脫離國家標準(GB18285-2005)中附D《汽油車簡易瞬態工況排放檢測系統》和環境保護部頒發的(HJ/T290-2006)《汽油車簡易瞬態工況法排氣污染物測量設備技術要求》中的技術指標要

  求,甚至將污染物排放品質毫克/秒(mg/s)流量測試改為稀釋氧濃度測試,對變載荷載入滑行、響應時間、載入誤差、一致性、壓力、溫度、流量重復性等關鍵性指標完全不測試。

  地方環保部門在對環檢機構進行驗收時,主要關注場地、人員、資質材料等問題,對設備考核的內容較少,無法對檢測數據品質進行考核。

  從檢測方法與標準制定、檢測設備生産製造、環檢機構批復建設、檢測設備計量檢定、資質認定計量認證、環保驗收檢驗委託,到最後給車輛發放綠標,“表面上尾氣檢測法規標準全、監管環節多,其實法規標準雜亂無章、各級政府監管無力。”顏梓清説。

  姚聖卓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對於在用汽油車的尾氣檢測方法主要包括雙怠速法、簡易穩態工況法、簡易瞬態工況法等。“在這些方法中,只有簡易瞬態工況法的檢測結果與新車型式認證的標準相同,均為克數值,而其他檢測方法的檢測結果為濃度值,與新車不具備可比性。”

  姚聖卓還指出,柴油車對空氣污染貢獻最大的是顆粒物和氮氧化物,但是目前對柴油車尾氣檢測採用的自由加速法和載入減速工況法對這兩項污染物均未檢測,只檢測煙度值。“各地區選用不同檢測方法,各地區之間排放數據不具備可比性。”

  加強數據品質監管,建立超標車數據庫

  要全面清查檢測設備,將對環檢機構的監管改為對檢測數據品質的監管,打破檢測認證機構的壟斷

  2014年10月,國家發改委、環境保護部等12部委聯合發佈《加強“車、油、路”統籌,加快推進機動車污染綜合防治方案》,提出要強化在用車監管。方案要求,健全OBD(車載診斷系統)管理制度,將排放記錄作為年檢的重要內容,對排放不達標車輛不得發放環保合格標誌。

  方案還要求,2015年起,開展環保檢驗機構專項整治工作,對所有檢驗機構進行全面核查,對弄虛作假、玩忽職守的機動車尾氣檢測機構,依法依規予以處罰,納入黑名單管理,並向社會公佈。

  顏梓清建議,要全面清查檢測設備,計量和環保部門需委託專業技術機構對檢測設備技術進行全面考評,對不符合國家標準和檢測數據誤差高於10%的設備要禁止檢測。同時,有關部門要將對環檢機構的監管改為對檢測數據品質的監管,生産檢測設備需要取得《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CMC),確保檢測設備品質;使用檢測設備進行檢測,需要取得實驗室資質(CMA)以確保數據品質。

  她還建議,要打破檢測認證機構的壟斷,加快發展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服務,讓不同所有制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各環節的技術考核報告、檢測報告都應向社會公開公示,接受社會監督,讓尾氣檢測數據真實有效。

  姚聖卓認為,我國應加快相關標準、法規、規程和技術要求的制定、補充和修訂工作。在現階段,需要完善成套檢測設備技術性能的考核內容,如整車排放重復性和一致性檢測等,還要完善檢測系統關鍵部件重要技術性能的考核內容,如底盤測功機的響應時間測試、變載荷載入滑行測試、寄生功率測試、力感測器標定測試等。

  “未來,汽油車和柴油車檢測,還需要增加微顆粒物PM分析儀等新設備的相關標準、法規、規程和技術要求等文件的制定工作。”他説。

  韓應健介紹説,他最近參加了一些地方對環檢機構檢測員的培訓,發現到課學員的水準不理想。他建議,環保部門應該重視對這些人員的培訓品質,確保檢測過程的規範操作。

  “我還有個想法,希望能建設一個關於超標車的數據庫,記錄檢測中發現高排放、超標車的資訊,診斷超標原因,並對這些資訊進行分析得出規律。這樣,可以減少決策的盲目性,使決策更科學,有數據支撐。”韓應健説。

  I/M制度行之有效

  可以保證檢測不合格的車輛達到排放標準

  本報記者劉秀鳳報道 與會專家表示,目前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是怎樣保證經檢測不合格的車輛維修後合格。經檢測不合格車輛被送到維修站修理,如果維修後經檢測機構復檢還不合格,檢測與維修機構就會産生矛盾。

  “當前最好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仍然是I/M制度。這個問題已經討論很多年了,國內也有很多城市在實施,但是仍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I/M制度。” 沈弘説。

  據介紹,I/M制度是世界上發達工業國家和地區對在用車進行強制性定期檢測,並對出現故障的車輛進行強制修理的制度。通過強制修理,使在用車輛恢復和保持出廠時的原廠標準和符合國家規定的排放控制值,防止在用車輛因故障而引起的排放超標和大氣環境的污染,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汽車養護重要措施之一。

  I/M制度與傳統的養護方法相比較,區別主要在於數據管理。通過對機動車氣缸壓力、燃油空燃比和火花強度進行數據監測和調整,並進行長期有效的監控,使發動機運轉達到最佳狀態,有效地控制耗油量,並可減低尾氣污染,防止尾氣超標。

  I/M制度是一套十分嚴格而完整的制度,通常包括:立法和政策;基本規範參數;測試程式和有關政策;測試設備;品質控制和保證;維修技術及人員設備的鑒定;資訊、認識和關係等內容。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