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削減大氣污染,應該把有效控制機動車排放污染問題作為當務之急,這是可以較快見效的重要措施。如果政策對車輛進行排污量分級管理,集中精力抓好高排放車,就能快速削減機動車污染的70%以上。”在3月8日召開的“快速降霾對保民生、促發展的重要作用研討會”上,國家機動車污染防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關村空氣污染防控聯盟理事會主席顏梓清再次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近年來,顏梓清不厭其煩地在各種場合表達治理機動車尾氣對消減大氣污染的積極意義。上至廟堂,下至朝野,她一直在試圖將這種緊迫感傳遞給更多的人,尤其是政府有關職能部門。
顏梓清的夢想正逐步成為現實。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廣新能源汽車,治理機動車尾氣,提高油品標準和品質,在重點區域內重點城市全面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柴油。2005年年底前註冊營運的黃標車要全部淘汰。”這意味著控制機動車排放污染問題將成為今後政府工作的一個重點。
而就具體方案來看,環保部已經提前發力。早在2014年4月,環保部就批復山東省環保廳開展《區域性機動車雲檢測運營管理服務工程》,探索採用政府採購社會化運營服務的機動車污染監管新模式,通過試點為我國提供了污染有效控制與經濟發展共贏的示範。
據介紹,機動車雲檢測是將各檢測線的數據計算、數據存儲等功能轉移到統一的省級雲檢測平臺,由雲檢測平臺提供實時、可靠的管理服務;各檢測線作為雲檢測平臺的終端,通過訪問服務完成車輛檢測、獲取車輛資訊。雲檢測平臺可支援1500多條檢測線同時開檢,並通過視頻監控、檢測移動比對系統等對數據進行品質控制,確保客觀、公正。
近十年來,我國在控制機動車污染方面出臺了多項政策,比如限行限購、提高新車標準、升級油品品質等,但效果並不十分理想。
“其中的原因很多。目前,新車、在用車環節都存在大量的造假行為。一些企業違法生産不達標車輛,一些地區機動車檢測程式不規範、檢測設備可靠性差、檢測人員玩忽職守。”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研究員韓應健表示,“沒監管、沒跟蹤、沒落實,政府放任監管、監測機構作假作弊的現象使機動車尾氣檢測流於形式。”
顏梓清表示,為了對症下藥,雲檢測在最初的技術設計方案中就明確要求確保數據真實有效。在山東的試點項目中,雲檢測綜合技術工程完成了雲平台中心建設,並在十多個地市的居民區、維修站內建立了近百家高智慧化環檢點。整個檢測過程並不繁瑣:汽車駛入雲檢測站,約10分鐘後機動車尾氣中各種污染物排放“克”數就清楚顯示在車主面前,並通過雲檢測網路平臺實時上傳到山東省環保廳,杜絕源頭假檢。
“統計分析表明,市場上佔總量15%左右的車排放了近70%的污染。減排的關鍵在於有效控制這些高排放的車。機動車雲檢測能自動根據車輛排放狀況分類管理,溯源機動車檢測狀況和數據,實時分辨出高污染車,實現電子執法。”顏梓清認為,在控制機動車污染方面,雲檢測這把標準尺子的意義重大。
除此以外,雲檢測對於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也將起到重要作用。“汽車工業在技術創新方面上還比較落後,這與我國汽車工業缺乏基礎技術研究數據密切相關。”顏梓清表示,雲檢測平臺可以對汽車的發動機、額定功率等相關技術狀態進行分析判斷,並將數據匯總儲存,提供給汽車工業企業作為技術改進的基礎數據。通過對車輛各種技術缺陷進行分析和統計,雲檢測還可為召回技術缺陷車輛提供支撐,同時保護優質車輛不被惡意維權等。 儘管國家對環保技術高度重視,環保部等相關部委也對雲檢測給予了大力支援,但在實際推廣過程中依舊遇到了一定的阻力。顏梓清坦言,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權利尋租的問題。
而在韓應健看來,環保新技術的推廣歷來比較艱難。“我在空氣污染控制領域幹了30年,新技術、優勢技術不少,但落地情況慘不忍睹。很多企業家十幾年前就在推動技術落地,但最終的結果是一身傷痛,灰頭土臉地退了出來。”
為此,顏梓清呼籲,今後政府應調整政策方向和技術措施,一定要將機動車污染納入到大氣污染總量減排中,快速削減機動車污染總量的60%以上。此外,應打破重重阻力,儘快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雲檢測,實施在用車污染總量控制和分級管理,掌握真實污染數據,精準找到超標車,讓高污染機動車無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