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汽車業上演“死亡競速”産能擴張隱憂初現(2)

發佈時間:2015-03-18 09:14:47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  作者:梁文艷  責任編輯:王庭

  優勝劣汰

  既然汽車業的“産能過剩”已是事實,那麼“産能過剩”後的優勝劣汰也成了必然結果。

  李彬強調,“産能過剩”對於汽車行業而言,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優勝劣汰,新一輪行業淘汰洗牌不可避免,一些強勢品牌則會更強,國內汽車産業的集中度會不斷提高,汽車市場競爭將會從幾十家企業慢慢變成十幾家甚至十家以內。

  “汽車廠商的産能過剩以及對市場的樂觀估計導致汽車庫存高企,價格倒挂,這些在2014年的汽車市場已經表現得很明顯,如果産能過剩、庫存高企問題遲遲得不到合理解決,那麼汽車市場的價格競爭將持續。”李彬表示。

  “産能過剩”既有積極正面的影響,也有消極負面的影響。在産能過剩的過程中,車企會意識到一些惡性競爭的弊端,改進競爭方式,創新産品,使得汽車行業良性競爭,促進發展。

  當然,汽車“産能過剩”負面的影響也在所難免,首先,由於汽車數量增多,能源需求加大,可能導致能源問題。

  范銀鑫表示,汽車企業轉換到其他行業的成本變高,制約自主創新,我國大部分汽車企業自主開發能力不強,不得不被動地、高成本地引進技術和産品,造成産能過剩,産能過剩又進一步引發惡性競爭,影響産品品質和技術進步。在産能過剩的狀態中,其實我們還是不可避免地想到國産汽車的生存問題。國産汽車自主開發能力不強,主要是依靠高成本地引進技術和産品,進行生産汽車,並沒有控制汽車生産的核心技術。

  在産能過剩的局面下,國産汽車境遇究竟將會如何?“汽車“産能過剩”必定使得汽車價格下降,這使得國産汽車利潤空間進一步減少,庫存壓力進一步加大,生存壓力更大。”范銀鑫表示。

  李彬也表示了對於國産汽車生存境遇的看法。他認為,在産能過剩的背景下,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外資和合資品牌價格下探,加速三四線城市的市場佈局,高端汽車市場國産企業長期處於弱勢,中低端市場的生存空間又被外資品牌擠壓,未來我國自主品牌汽車將有可能被迫開展海外戰略。

  另有業內人士稱,國內汽車品牌企業由於技術研發能力、品牌號召力等核心競爭優勢較弱,是産能過剩危機中受影響最大的企業。

  既然國産汽車在“産能過剩”的境遇下,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如何面臨這種巨大的挑戰將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適者生存

  羅高瞻對記者説,“洞悉市場需求,轉型升級是企業度過危機的重要方法。”

  2014年,乘用車拉動汽車産業增長,商用車則産銷同比回落,更多商用車企業需要向需求更強的汽車細分市場轉型。同時,新能源汽車産銷增長迅猛,同比分別增長3.5倍和3.2倍,這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對我國汽車“産能過剩”的問題,范銀鑫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一是將汽車産能問題與兼併重組統籌規劃,使得企業規模加大,競爭力增強,集中化加大。

  二是嚴格執行産業市場準入標準,對“汽車産能過剩”行業的治理,必須要有戰略眼光、全球視野,並要長短結合。一方面,要提高準入門檻,從源頭上嚴格控制低水準重復建設;另一方面,要在完善退出機制的基礎上,防止舊産能死灰複燃。

  三是提高投資準入的門檻。

  四是充分利用“産能過剩”,提升産品自主開發能力,堅持技術進步,促進汽車産業與能源、環境、交通的協調發展,發展自主品牌産品。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