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企業發展迅猛
自主品牌業務下滑
高秋崗下崗以後,便不再關心一汽,甚至有意排斥一汽的一切資訊。
高秋崗居住的家屬樓裏,往日的鄰居也越來越少。
1999年,時任董事長竺延風對一汽內部重組,把那些産能低下的生産廠賣掉或者關掉,放棄了一汽過去縱向整合的策略,清理效率低下的零配件廠。報酬更多地和業績掛鉤,高級技工的收入可以是裝配工人的15倍。
“有人當了官,到外面去買了更好的房子,有人下崗了,到外地打工了。”一位退休老幹部告訴新京報記者。
2015年,在哈爾濱讀汽車專業的大兒子馬上畢業,父親希望高秋崗回來找關係,把兒子安排到工資最高的一汽大眾。
高秋崗離開一汽近十年,在一汽60週年之際,一汽已經形成了全資公司、合資公司、上市公司各種體制的企業集團,而二次創業改造換型以後,一汽逐漸完成了卡車、轎車等産品全覆蓋。
在一汽大眾強勁增長的情況下,2014年,在集團排名中,一汽集團的自主品牌業務一路下滑,從之前的穩居第二名到如今下滑到第五名。
一汽人的創業史
“可泣的壯麗篇章”
高秋崗一家,是成千上萬個“一汽人”家庭的縮影,他們見證了時代的前進,也被時代推著前行。
1951年3月19日,政務院財經委員會(51)密計建字127號文件指示:“批准汽車製造廠在長春孟家屯車站鐵路西側地區興建”。原因是長春地區是東北的中心,中長鐵路貫穿南北,有公路、電力、上下水等基礎設施,礦産木材資源豐富。
1953年,中國汽車工業開山,第一汽車製造廠落戶長春,毛澤東親筆題詞,“第一汽車製造廠奠基紀念”。這幅題詞,被銘刻下來,保留在第一汽車製造廠的門口。
“這是新中國汽車工業的第一個兒子。”很多一汽人都給了這幅題詞這樣的解讀,“共和國長子”的名號也被冠在了一汽的頭上。
“一汽是長春的搖錢樹,長春的經濟沒有一汽,不可想像。”長春一位媒體人説。
一汽創辦50週年之際,2003年,一汽工業産值佔長春全市工業總産值的66.8%,2013年,一汽全年完成工業産值4179.5億元,長春市工業企業實現總産值9213.4億元,佔比近半。
截至2014年,第一汽車擁有全資子公司27家,控股子公司20家,直接拉動長春30萬人就業。至今,一汽累計産銷各類汽車2400余萬輛、實現利稅5000多億元。
一汽集團官方這樣總結創業史:
第一次創業,一汽人發揚艱苦創業、刻苦學習的精神,在荒原上創造了三年建廠並投産的奇跡,結束了中國不能製造汽車的歷史。
第二次創業,一汽人弘揚愚公移山、務求必勝的精神,在不停産不減産的前提下闖出一條産品換型和工廠改造的新路,甩掉了“解放”卡車“三十年一貫制”的帽子。
第三次創業,一汽人傳承“學習、創新、抗爭、自強”的企業精神,成功實現上輕型車、上轎車,形成中、重、輕、轎、客、微産品系列格局,開闢了企業全面發展的新局面。
此前,一汽集團還曾經提出第四次創業的目標。
在幫兒子找工作的過程中,高秋崗還記得父親給他看過一份2013年的舊報紙。報紙上其中一行標紅了,“一汽集團董事長徐建一表示:一汽集團第四次創業,以做強做優自主汽車事業為標誌。”
一汽的創業史,見證了新中國經濟和市場的變遷,在這個變遷的過程中,一個個“一汽家族”,像高秋崗一家那樣,被時代推著前行。
或許,可以用一汽集團官網上的一句話,總結一汽人與一汽的關係:“伴隨著新中國前進發展的腳步,幾代一汽人走過了史詩般的創業拼搏歷程,在新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