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中國保監會發佈《關於深化商業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5月《意見》將在黑龍江、山東、廣西、重慶、陜西、青島等六地進行試點運作。
“《意見》對於現有商業車險的改革力度,較此前討論的 (草案文稿)還要大。”一位從事商業車險行業的相關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於財險和汽車行業來説,該《意見》對未來利益格局的重構均具有顛覆性。
對於保險行業,《意見》強調了保費“個性化”定制,完成商業車型從政府定價向市場定價的轉移。未來,車險企業之間的競爭將通過保費設定、服務産品以及口碑等方式比拼,完全摒棄目前政府定價、産品基本雷同的模式。
對於汽車行業,通過車險費率的定價策略,將對新車價格和維修價格帶來影響。一位經銷商告訴記者,由於售後維修部分的開放,經銷商生存狀況將更為艱難。
去年開始,監管部門通過定期公佈車輛“零整比”、發佈《關於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品質的指導意見》等方式,督促汽車維修領域開放,從目前主機廠壟斷的局面轉向市場化運作。這意味著,目前汽車流通領域佔有重要比重的售後維修利潤將産生新的分配方式。
“一車一價”定險標准將形成
據介紹,目前國內車險保費收入在財險收入中佔七成以上。現行的商業車險是2006年行業協會制定的三套指導性條款,即責任範圍、保障程度和費率水準基本一致。但是,隨著車險市場的快速發展,上述條款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一位財險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我國車險定價主要參考因素是新車購置價格,“由於各品牌零部件售價及維修價格相差巨大,這一定價原則並不合理。”
“未來,各車險公司之間將形成面向不同用戶群體的個性化産品方案。”車險無憂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帥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規模較大的車險公司將通過經驗成熟和用戶基數大等優勢,以品牌吸引消費者,而規模較小的車險公司以價格、服務方面吸引客戶。他告訴記者,“個性化”是本次《意見》中的亮點,未來車型定價權從政府相關部門轉移至各個財險公司。
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監管部門將把消費者權益保護作為此次車險費率改革要考慮的首要因素。同時,行業協會將發佈基準風險保費,供保險公司開發産品時參考。根據實踐效果,未來逐步擴大保險公司厘定費率自主權,最終形成完全市場化的車險費率機制。
此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報道了新車險方案的定價模式,即分為基礎費率和風險費率兩部分,且風險費率佔比高於基礎費率。通過費率市場化的變革,“一車一價”的車險標准將形成。
在基礎費率部分,考慮公佈零部件價格核算,對每一款車型單獨核算基礎保費。“未來消費者選購新車時,‘零整比’將成為重要的參考依據。”帥勇表示。這也意味著同價位的新車,基礎保費差別可能巨大。
上述財險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基礎費率的調整,汽車“零整比”也將更為透明。
各方分食售後利潤
保監會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商業車險不能僅依附4S店存在,導致車險利潤率極低。來自保險行業的數據顯示,我國商業車險整體利潤水準僅為4%,與其他國家相去甚遠。根據國際慣例,商業車險行業的利潤水準為10%~15%,這也是推動車險改革的重要原因。
伴隨著利潤向商業車險領域的回攏,這一系列改革對於汽車後市場的影響也正在發酵。“我們已經感受到售後維修市場化帶來的利潤衝擊。”一位德係豪華車經銷商告訴記者,該品牌零配件已經向社會開放,因此4S經銷商的售後利潤拉低也將在2015年成為現實。
由於新車銷售處於虧損狀態,售後利潤已經成為4S店經銷商最重要的利潤來源。“去年,我們店新車銷售虧損了3000萬,售後部分帶來7000萬元利潤,才實現盈利。”北京地區一位超豪華車經銷商表示,售後利潤主要是零部件銷售和工時費用。
在新的政策導向和市場環境下,售後利潤正在向不同的經營主體分流,其中就包括零部件巨頭。去年12月,博世在上海啟動了博世汽車專業維修特許加盟業務,為多品牌和車型提供汽車維修和保養服務。
此外,一批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汽車維修服務企業成為投資界 “新寵”。一位投資人告訴記者,各路資本已瘋狂扎堆投向汽車後市場。
新車險方案的落地,是汽車維修服務利潤格局重構的 “助推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未來保險行業協會將會對汽車維修服務企業和零部件進行認證,消費者在認證企業內維修車輛,相關權益也將得以保障。同時,這些維修服務企業的工時等費用和零部件價格遠低於4S店。
“我們預期2016年底,經銷商在售後部分的利潤會降至最低谷。”一位汽車流通領域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因為這兩年社會化汽車售後服務快速發展,極大分流了4S店客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