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分化 新能源車企遇盈利考驗
持續多年的利好政策,使新能源車成為國內市場崛起的新力量,而在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選擇新能源車,以體驗新的出行方式。然而,在新能源車大潮下,早已實現佈局的各新能源車企,卻走著兩極分化的道路。北汽新能源等企業不僅保有量大幅提升,更開始進軍海外市場。而面向高端市場的騰勢等,則通過“輸血”的方式以期挽回頹勢。對於拿到新能源車“準生證”的新軍來説,如何應對未來補貼退市後的市場競爭,則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頭等大事。業內人士認為,在享受多年補貼紅利後,新能源車企應該考慮補貼退市後,如何應對市場競爭的考驗。
“10萬輛”成新門檻
雖然新能源車被認為在國內正處在起步階段,但由北汽新能源、吉利、比亞迪等組成的第一梯隊,正在通過銷量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將新能源車市場帶入新量級。
數據顯示,由於今年初新能源車重新備案車型停售因素影響,今年前4個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萬輛,同比下降0.2%。然而,北汽新能源、比亞迪等新能源車市場老將,則通過多年積累的口碑及熱銷車型,繼續保持高增長。據統計,今年前4個月,北汽新能源的銷量更為搶眼,今年前4個月銷量為1.84萬輛,同比增長117.5%,並佔據純電動車28.8%的份額。
據了解,目前北汽新能源總保有量已經達到9.7萬輛,預計在今年五六月將突破10萬輛大關。同時,北汽新能源渠道網點數量達到245家,按照北汽新能源方面的規劃,今年底渠道網點數量將擴充至近400家。北汽新能源率先推出了行業內的第一個服務品牌,為消費者打造用車全生命週期的服務。同時,北汽新能源也是國內首個推出新能源汽車置換政策的車企。
汽車行業專家顏景輝表示,目前新能源車正處在起步階段, 對於車企來説,搶佔更多市場份額是打響銷量爭奪戰的基礎之一,而“10萬輛”的市場保有量,也將成為新門檻。
“造血”解決痛點
在北汽新能源等車企奪取更多市場份額的同時,一些新能源車企卻在盈利邊緣掙扎。其中,發展至今已經歷經七年的騰勢,欲通過母公司“輸血”的方式扭轉頹勢。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近日發佈公告,控股子公司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對騰勢新能源增資5億元;另一股東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同時對騰勢新能源增資5億元。比亞迪方面稱,增資是考慮到騰勢新能源業務的發展需求,但業內普遍認為,本次比亞迪與戴姆勒雙雙增資是在為騰勢緊急“輸血”。
近年來,騰勢的發展並不如意,僅以一款車型獨撐市場,雖然該車型被稱為具有媲美特斯拉的性能表現,但高昂的售價使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
相比騰勢,作為電動汽車的領頭羊,北汽新能源則依靠豐富的車型,覆蓋小型、中型及SUV等各新能源車市場。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陸皓表示,不僅要搭建更多銷售網路、車型細分化,更要根據消費“痛點”,推出更具針對性的産品。
對於消費者對電動車充電時間過長的顧慮,北汽新能源推出快充半小時行駛200公里的車型;根據目前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價格敏感的現狀,推出起售價不到5萬元的EC180。同時,在時下火熱的分享經濟背景下,北汽新能源也在從製造商向出行解決方案提供商進行轉變。據了解,未來北汽新能源將推出致力於分時租賃的輕享汽車平臺,並引入芝麻信用、京東白條等多元化認證方式,降低消費者的使用門檻。
值得一提的是,工信部發佈了“關於2016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初步審核情況的公示”,2016年中國生産新能源汽車52萬輛,但企業申報數和專家組核定推廣數均不到10萬輛,符合首輪補貼標準。其中,北汽新能源的補貼合格率達到100%。
“新面孔”難搶市場蛋糕
事實上,在市場保有量爭奪戰、銷量保衛戰紛紛打響時,面對去年國內新能源車50.7萬輛的銷量數字,更多企業選擇殺入新能源車市場,放手一搏。
此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董揚曾表示,國家對新能源乘用車的生産資質只會頒布10家左右。但是,面對目前已經頒發的14張新能源車生産資質,不僅體現出國家層面對新能源車發展的側重,也顯示出眾多車企看好新能源車的發展前景。
據統計,去年國內新能源車銷量為50.7萬輛,目前新能源車産能接近80萬輛,但在眾多新能源車“新面孔”加入後,在建産能已經超過200萬輛。據預測,2020年,新能源車産能將大幅釋放。
然而,作為節點,2020年不僅新能源車産能將釋放,新能源車補貼也將退市。屆時新能源車也將加入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新能源車領域的新品牌既要與傳統燃油車搶佔市場份額,也要在新能源車市場中上演銷量爭奪戰。對於新品牌來説,如何與新能源車市場老將們爭搶市場蛋糕,錯位競爭、開拓細分市場等,將成為新品牌立足的手段之一。
(責任編輯: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