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傳統車企搶灘汽車共用市場

發佈時間:2016-07-04 10:39:48  來源:新京報  作者:張潔  責任編輯:王斌

  傳統車企正與汽車共用服務商打得火熱。繼今年年初通用汽車5億美元投資汽車共用服務商Lyft之後,豐田汽車和大眾汽車又選擇在同一天宣佈分別投資汽車共用服務商Uber和Gett。今年年初,波士頓諮詢公司BCG還曾發佈報告稱,汽車共用的持續增長,將在未來的6年間,讓新車銷量減少1%左右。按照預測,汽車共用將使全球新車銷售減少79.2萬輛。

  但是,面對銷量減少近80萬輛的這一挑戰,傳統車企卻不約而同放棄對抗,選擇與汽車共用經濟融合。誠然,面對汽車共用風口的到來,傳統車企越來越懂得適應趨勢的發展來為己所用。汽車共用經濟也將對未來汽車産業格局的發展帶來諸多變化。

  行業巨頭爭相佈局“車共用”

  在很多人看來,汽車共用經濟會給傳統車企的新車銷售業務帶來顛覆式的改變。“在未來,更多人會選擇汽車共用服務,而不再選擇自駕,這使得購買新車的消費者越來越少。”一年多前,Uber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曾這樣預測過。

  不過,傳統車企對此顯然有著自己的想法,而非單純的敵視。至少目前,正有越來越多的車企選擇和汽車共用經濟融合,正在爭相在這一領域投資加碼。

  今年5月24日,豐田汽車宣佈投資汽車共用服務商Uber。通過這項合作,汽車購買者可以從豐田金融服務公司租賃汽車,並可以通過為Uber服務來支付汽車費用。雙方還將聯合開發服務於Uber司機的車內應用、設立面對Uber司機的汽車銷售項目,以及共用雙方的調研成果等。

  就在同一天,大眾汽車也宣佈向Uber的競爭者Gett進行總額3億美元的戰略投資,計劃通過這筆投資進軍汽車共用服務市場。“在2025年發展框架和藍圖中,與Gett進行合作,對於大眾汽車而言是里程碑事件,讓我們在未來能夠為客戶及其移動需求,提供整合式的解決方案。”大眾汽車集團全球CEO穆倫告訴記者。

  更早些時候,在今年1月,通用汽車推出了車輛共用服務品牌Maven,為用戶提供汽車的分時租賃業務。此外,通用汽車還宣佈5億美元投資Uber在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Lyft,並與之建立長期戰略聯盟,雙方將在美國聯合建立自動駕駛汽車綜合網路,為用戶提供專車服務。

  德係豪華品牌三強當然也早有行動。奧迪去年在美國推出了自己的汽車共用計劃Audi On Demand。寶馬集團模倣其歐洲“Drive Now”汽車共用服務,在北美推出了“Reach Now”汽車共用服務項目,駕駛員可通過手機軟體註冊申請使用共用服務車輛。而在今年4月15日,賓士的汽車共用服務項目“即行car2go”已在重慶上線,400輛賓士smart fortwo投入使用。

  此外,福特在倫敦為市民推出了名為“Go Drive”單程租車服務。法國PSA集團入股了一家提供P2P的租車服務的初創公司Koolicar。國內車企也在爭相與打車應用平臺合作。北汽集團此前與滴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廣汽集團于年初發佈公告稱該公司擬1億美元參與Uber中國B輪融資。

  大數據、硬技術互為“利用”

  事實上,隨著以汽車共用為代表的替代出行方式在全球興起,共用化作為汽車産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已為不少業內人士所認同。與其消極對待,不如積極擁抱,佔得先機。因此,傳統車企不約而同選擇與汽車共用經濟融合,搶灘汽車共用市場。

  “不論是專車或者分時租賃領域,我認為這些技術今後一定會融合,而且會給人們帶來一種新的出行模式。我們要把所有的技術整合在一起,才能在新的模式中獲得成功。”通用汽車戰略與全球規劃副總裁邁克爾·艾博森稱。

  此外,車企與打車軟體在數據及技術方面,也可實現優勢互補。傳統車企在技術工業及科研方面的優勢,是汽車共用服務商所不具備的。而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汽車共用服務商,對於大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則有先天優勢。

  眾所週知,長期以來,由於經銷商的存在,車企並未實現與客戶的直接接觸,在研究消費者的用戶習慣時面臨諸多困難。但汽車共用服務平臺卻恰恰以此見長,擁有與消費者直接交換資訊的途徑,能夠深入了解到消費者的打車行為,並積累大量的用戶數據。與汽車共用服務商合作,車企可獲得大量真實有效的用戶數據,對於其研究用戶習慣、確立研發方向都大有裨益。

  “網際網路公司更了解網際網路客戶的需求,而未來的汽車消費者很多就是網際網路客戶。和車輛共用公司合作,我們可以看到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邁克爾·艾博森説。

  平臺“需求”或有助轉化銷量

  誠然,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認可汽車共用概念,或將有人放棄自己購買汽車。如此一來,車企依靠新車銷售獲取利潤的模式也將大打折扣。

  但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傳統車企與汽車共用服務商進行合作,也能夠轉化部分銷量,而非一味被侵蝕。“打車應用平臺需求量激增,在這種大環境下,Gett為大眾集團提供了技術支撐,在滿足消費者出行需求的同時,提升了大眾汽車的銷量,未來兩家公司將在消費者服務和汽車銷售業務方面雙贏。”Gett創始人兼CEO Shahar Waiser稱。

  據了解,不少車企都為這些共用服務平臺提供車輛。Uber曾對外發佈數據稱,截至2015年底,各車企提供的折扣為其全球司機購車節省逾2000萬美元,全球逾5萬人使用Uber的購車折扣項目,購買或租賃了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汽車。

  同時,這些汽車共用服務商的專職司機也是一批數目可觀的購車人群。“在Uber的全球平臺上,豐田汽車是最受歡迎的車輛,我們也期待與豐田汽車通過多元的方式在未來進行合作。”Uber首席商業官Emil Michael表示。

  共用模式“助推”自動駕駛發展

  “與打車軟體的合作將加速未來自動駕駛的實現步伐。”邁克爾·艾博森認為,從成本分攤上來説,合作方的加入也會對降低車企的成本架構起作用。比如在自動駕駛領域,網際網路公司考慮的是如何將技術應用到現有的車輛身上,而傳統整車廠正好給他們提供了整車作為載體,並可以對他們做出內部工程和內部資訊的開放,而這些,單靠網際網路公司自身無法實現。

  作為未來汽車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無人駕駛技術幾乎已成為每家車企都致力於研發的重要領域。但是在無人駕駛所需的地圖數據、用戶反饋等方面,傳統車企並無優勢。與之相反的是,汽車共用服務商以大數據見長,能夠提供海量路線數據及用戶反饋。例如,在通用汽車與Lyft的合作中,就涉及了無人駕駛。Lyft將在公共道路上測試無人駕駛的雪佛蘭Bolt電動車車隊,同時將在某些城市引入用戶參與。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潔

通用汽車與Lyft專車建立戰略聯盟後公佈構建未來交通戰略,將引領未來交通出行方式的變革。但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傳統車企與汽車共用服務商進行合作,也能夠轉化部分銷量,而非一味被侵蝕。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