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上汽通用別克昂科威出口北美的消息引人關注。人們從不同角度評價它的意義。但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同一天來自上汽通用的消息:截止當日,上汽通用已實現別克品牌2015年100萬輛銷量目標。得益於中國市場的優異表現,別克全球年度銷量突破120萬輛,刷新了品牌創立112年來的歷史記錄。
如果我們把這兩則消息放在一起讀,相信不少人都會問:上汽通用、美國通用,誰的通用?
我不知道第幾次在文章中引用過在2009年初在底特律與時任通用汽車董事長瓦格納的對話了。當時在美國金融危機的衝擊下,通用汽車日子相當艱難,面臨破産。瓦格納問我,通用該怎麼辦?我的回答是,通用汽車總部應該搬到中國上海!雖是半開玩笑,但我想表達的意思是,中國市場,上海通用汽車能夠讓通用汽車起死回生。今天看,當年的觀點還真不是隨便説説的。
有意思的是,就在10幾天前,剛剛有上汽通用別克昂科威準備出口北美的消息,就傳來一些美國“大爺們”反對的聲音,認為中國人搶了美國人的飯碗。好在美國通用汽車方面沒有受到這種雜音干擾。第一批別克昂科威從中國煙臺港順利起航。
無獨有偶,在中國,也有人將上汽通用産品出口北美解讀為中方在一場利益爭奪戰中的勝利,並將之當作中國汽車後合資時代的經典案例。
矛盾往往因問題而出。
汽 車後合資時代的話題在前一陣炒的很熱。在一些人看來合資就是要為了保護中國汽車的利益。要求合資外方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一度還出了不成文的規矩,新上合 資項目或擴能必須要有“新能源産品、合資自主品牌”。總之,‘後資代’,就是合資雙方在利益上的斤斤計較比任何時候都要具體。
這應該是一個 誤讀。分析上汽通用別克昂科威出口北美,我們至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看,一是合資企業做得好,團隊好,文化融洽,産品做得過硬。不説別的,就北美市場準入的 技術標準,産品品質的苛刻程度,也不是“一般人”能進得去的。到今天,像德國大眾等跨國公司不僅還沒打開局面,還常常遭遇危機事件。在中國生産的車能批量 進入北美,絕對是有里程碑意義的。但是,從另一個方面説,是這個時代機給予了上汽通用機會。當今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讓一個平的世界變得更趨於效率,更注重 發展的速度,一時一地的得與失的較量讓包容性更強的雙贏甚至多贏所替代。形象説法,如果美國通用汽車也像那少數的美國“大爺”那樣計較,出口到美國的事可 能就做不成。
我把上汽通用産品出口北美的事歸結為上汽從一開始合資就具有長遠的戰略眼光。的確,這個時代裏中國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中 國的,這也應該是後合資時代要記住的基本道理。上汽也好,上汽通用也罷,無疑從合資那一天起就認識到了這一點,並一直這樣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走過來的。 中國汽車合資30多年,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有的發展很快,有的發展不快;有的一段時間發展順利,但在另一段時間發展不順利,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合 資雙方能否放在發展的長度上考量利益。上汽通用合資到今天,合資雙方基本上沒有大的、公開的、不可調和的矛盾,而且還創造了諸如第一個年産銷百萬輛這樣的 許多個屬於中國汽車合資企業的“第一”,就在於他們都有戰略的眼光和與之相匹配的胸懷。
上汽通用産品出口北美説明,沒有什麼所謂的汽車後合資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