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到府洗車“走哪洗哪”過度競爭暗藏風險

發佈時間:2015-08-24 07:24:28  來源:人民網  作者:范曉  責任編輯:關璐

  雨後春筍般涌現的到府洗車O2O服務,讓“走哪洗哪”不再是車主們的幻想。把車停放在路邊,去飯店吃個飯開個會的工夫,到府洗車人員已經就地把你的愛車清洗如新。據了解,e洗車、呱呱洗車、車點點、快洗車、弼馬溫、洗愛車、響馬幫等數十家APP扎堆爭搶洗車大市場,連趕集網也推出了洗車O2O業務。

  目前,各家洗車軟體的服務價格比較接近,辦卡洗20次的費用平攤下來大約每次15元至20元,而傳統洗車店辦卡後的價格每次大約25元至30元。為了贏得市場,很多軟體還推出了“首單免費”或“一元洗車”體驗,賠本賺吆喝也要拼搶用戶。

  到府洗車或鑽水價漏洞

  李梓琪上周臨時被上司安排去接領導,看到自己佈滿灰塵的車,她臨時決定體驗一把“到府洗車”。“下單過程非常簡單,下載APP,打開軟體,輸入車型、車牌號、洗車地點、預約時間等資訊,整個過程不過5分鐘。”

  “第一次用到府洗車,還是有些擔心,怕洗得不乾淨。”李梓琪説,這款軟體最後給她的感覺很好。洗車工騎著電動三輪就來了,小小的貨箱塞滿了洗車裝備:五個裝得滿滿的封閉式白塑膠桶、高壓泵、吸塵器、清潔劑、供電電瓶、一筐擦車大毛巾……洗車工還在車子的前後左右都放了墊子,用來接洗車臟水。四個車輪刷完之後,洗車工從三輪車裏抽一根細水管沖洗車身,水槍上連著一個細毛刷子,泡沫也還算豐富。

  “整個洗車過程40分鐘,接完泥水的臟墊子他們打包帶走了。”李梓琪告訴記者,跟到店洗車相比,到府洗車的水壓小很多,只用了半桶水,不過車身看起來還是擦得很乾淨,也沒太弄臟停車?<欽吡私獾劍多數洗車APP都是“微水洗車”,有的甚至號稱一瓶礦泉水的量就夠洗一輛車,這也讓一些消費者感覺,到府洗車或許能讓洗車行業甩掉“費水大戶”的帽子。

  為什麼到府服務反而比到店洗車更便宜?一位洗車店的老闆抱怨説,二者根本沒法公平競爭。傳統洗車店需要門面租金,執行洗車行業特殊水價,如果是在較好的地段經營,初始投入得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而到府APP洗車主要是人力成本,偷偷接幾桶自來水就滿大街去洗車了,20元一次利潤其實相當可觀。

  記者了解到,北京洗車用水執行每噸160元的特殊行業水價,節水辦還要求洗車企業加裝二級水錶及迴圈水設備,而普通居民用水僅為每噸5元,相差幾十倍。至於如何監管到府洗車用水的來源和計量問題,目前還是行業空白。

  品質參差不齊車主不盯不放心

  通過手機APP下單支付,在享受價格優惠和服務便利的同時,到府洗車還是讓不少消費者感覺不放心。

  “O2O滿天飛,誰知道能活多久?”車主肖先生説,“就怕今天辦完卡,下個月就玩失蹤。”他有過在小區附近洗車店辦卡,半年不到小店關張的經歷,對連個門臉都沒有的APP服務,一百個不放心。

  用戶黏性難以保證,是到府洗車服務的最大難題。眼下各家都進行了大量補貼,但用戶忠誠度不高,一旦價格恢復正常,車主們就會迅速流失。

  號稱隨時隨地能洗車的到府服務,能在多大程度上節省車主時間也頗受爭議。肖先生坦言,本來打算利用請客吃飯的工夫把車洗了,但洗車工幹活不利索,他只能從頭至尾盯著。“清洗腳墊這一項,要不是我強烈要求,就直接忽略了。”

  全國工商聯汽摩配商會改裝委秘書長、汽車後市場項目策劃人韋嘉誠認為,到府洗車大部分用的是電動三輪車,存水體積不到車身容積二分之一,甚至更少,洗車工能省就省,儘量多洗幾輛車。這也意味著洗車方式不是衝是擦,泥沙沒有衝乾淨就擦,時間長了會損傷車漆。

  多數小區物業也不歡迎到府洗車,因為會帶來污水和干擾停車秩序的問題。尤其是只有地下車庫的小區,到府洗車都會被拒之門外。

  辦卡有風險多家平臺已停擺

  其實,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汽車後市場逐漸成為創業者眼中的“藍海”,而洗車憑藉頻次高、門檻相對較低等特點,吸引了大批創業者。

  正當到府洗車業務流行之際,到府洗車服務品牌“車8”上月通過微信服務號發出通告,稱由於業務調整,從7月17日停止到府洗車業務,消費者未消費的套餐次數及賬戶餘額將在7月31日前退還到微信支付賬戶。

  “車8”今年3月才推出“到府”服務,主要為北京昌平區回龍觀一帶的車主提供到府服務。記者注意到,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洗車O2O從熱火朝天到死傷慘重,雲洗車、嗒嗒洗車等公司也先後消失。但這並不妨礙呱呱洗車、我愛洗車、e洗車、趕集易洗車等O2O的任性燒錢。業內人士提醒,針對O2O的生存風險,車主辦理到府洗車卡時要謹慎考慮,消費儲值不要太高,有效期不宜超過半年。

  另據了解,除了人工到府洗車,在不久的將來,人們有望在一些車流密集的公共場所使用無人值守的自助洗車機。車主微信支付後,洗車機門自動打開,洗完之後烘乾,車主把車開走即可。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