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自主SUV增速明顯 投資過熱仍需警惕

發佈時間:2015-03-31 08:45:46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李戈  責任編輯:關璐

  2015年,SUV正在成為自主品牌的“逆襲”利器。

  近日,蓋世汽車研究院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2月,中國SUV市場,自主品牌銷量由去年同期的9.82萬輛攀升至19.00萬輛,同比增長93.48%,首次超越合資品牌(14.45萬輛);此外在整個自主品牌市場,自主品牌SUV銷量以37.1%的市場份額也首次超過轎車34.6%的市場份額。

  當然,以上兩個維度的“逆襲”並非偶然,就像當年對轎車市場的切入一樣,自主車企對SUV領域的“探路”亦從合資品牌的軟肋——緊湊車開始。“這勢必在短期內迎來市場爆發。”國泰君安首席汽車分析師張欣表示,“以往自主品牌在緊湊型轎車板塊丟掉的市場份額,正在通過緊湊型SUV來彌補。儘管現階段市場被看好,但自主品牌SUV切忌重蹈自主品牌轎車的覆轍。”

  逆勢增長

  冰火兩重天!

  今年2月自主品牌SUV銷量高速增長,增幅持續高於乘用車市場8.1%的平均增速。與之相比,合資品牌SUV銷量為14.45萬輛,市場份額大跌15.6個百分點至43.2%,首次被自主品牌超越。

  如此懸殊的數字,部分業內人士判斷認為,自主品牌SUV正成為中國SUV車市的新增長點。“中國轎車市場原本的‘價格戰’和‘數量戰’已逐漸演變為‘品質戰’與‘技術戰’,相比國際元老,年輕的自主品牌轎車風光不再,亟須依靠一個新切入點挽救局面。”汽車業知名評論員張志勇表示。

  事實上,自主品牌SUV早在2011年就開始悄然發力,並漸漸成為車市黑馬。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自主品牌SUV銷量同比增長20.2%,高於乘用車增速15個百分點;2012年同比增長25.5%,高於乘用車增速18.4%;2013年增長49.4%,高於乘用車增速33.7%;2014年同比增長36.44%,高於乘用車增速33.38%。

  而J.D.Power的統計報告預測,至2018年,合資及自主品牌SUV在華同比增速仍將達30%。如此高速的增長,令諸多自主品牌躍躍欲試,向這片“藍海”進軍。

  自主品牌汽車近年來的日子不好過,2014年,自主品牌汽車曾連續12個月市場份額下滑,面對合資品牌汽車車型及價格不斷下探,自主品牌汽車的市場份額被一擠再擠,品牌影響力不強,關鍵技術尚不成熟等因素,令自主品牌在這場商戰中被打得節節敗退。2015年,緊湊級SUV這一新興細分市場,讓自主品牌看到了希望。

  1月19日,“中國SUV趨勢發展論壇”在京舉行,專家們認為,未來在國家政策、環保意識、消費理念等因素的影響下,緊湊型SUV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扎堆上市

  今年2月,中國市場SUV銷量前十榜單中,8款車型來自自主品牌,且全部為緊湊型SUV。

  面對這些已推出緊湊型SUV車型企業嘗到勝利的果實時,不少未涉足此領域的車企也紛紛效倣。3月,上汽MGGS、東風風度、北汽紳寶X65三款緊湊型SUV陸續下線投入市場,三款車型均為各自品牌下首款SUV。

  3月18日,上汽乘用車首款SUV車型MGGS名爵銳騰上市,廠方以“8秒破百”造勢,並請英國演員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卷福”)代言,以渲染其英倫氣息。新車上市之前,為對新車預熱,上汽乘用車已啟動網際網路預售,此外,上汽乘用車還在上市現場與一嗨租車、招商銀行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

  上汽集團(600104.SH)副總裁、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王曉秋表示:“面對國內高速增長的SUV市場,上汽乘用車自然不能錯過。這兩年上汽在進行技術的積累和沉澱,未來要繼續把品質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對於新車的市場前景,一位不願具名的上汽乘用車高層表示:“經過技術累積,這款車將憑藉其本身性能反超合資品牌、進入市場前列。”

  MGGS上市一天之後,鄭州日産東風風度首款SUV車型MX6在京上市,官方稱其融合合資技術,四驅平臺、引擎、變速箱等均為20萬級水準,但最高配置價格不超17萬元,與MGGS價位區間基本重合。同一週之內,同為緊湊SUV的紳寶X65上市,售價9.88萬~14.98萬元,在價位上已接近“探底”。

  GS、風度、X65均被各自企業寄予厚望,在汽車産品日趨同質化的今天,如何做到差異化才是車企的工作重點。

  痛點隱現

  “自主品牌緊湊SUV之所以能夠在合資企業大舉投放新車型時依然保持很高的銷量,根本原因是沒有在價格區間上大面積重合。隨著競爭加劇,順應市場大潮,合資企業將會有更多緊湊型SUV加入,屆時,像曾經的轎車市場一樣,自主品牌又將與合資品牌短兵相接。”張欣説。

  不僅如此,自主品牌除面臨再次與合資品牌激烈對抗或産生風險之外,張志勇表示:“SUV近年的增速實際是逐步放緩的,如果車企都選擇‘扎堆’上市的做法,很可能會造成産能過剩的局面,如若力推緊湊型SUV的車企在轎車板塊儲備不足,則會面臨生死存亡的問題。”

  的確,在車市井噴的2009年,自主車企剛剛大舉發力轎車市場,自主轎車曾出現高於40%的轎車市場佔有率,一眾自主品牌都曾放出“實現成倍增長”的狠話,並被媒體形容為“車多膽大”。

  然而,近幾年轎車市場合資品牌不斷通過價格、産品下探,自主品牌轎車在保證成本前提下,越來越不具備價格競爭優勢,加之合資車企低價産品線不斷豐富,在車型數量上,雙方也早已不分伯仲,競爭偏向技術與品質,自主品牌在此板塊競爭中叫苦不迭。

  蓋世汽車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月,合資品牌仍在轎車市場業績斐然:共銷售63.87萬輛,市場份額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至78.2%,繼續在市場中佔據絕對優勢,相比之下,自主品牌轎車2月再度下跌,同比下降3.6%至17.77萬輛,佔自主總銷量的比重已跌至34.6%,在轎車市場的份額降至21.8%。

  如何避免重蹈轎車市場的覆轍,成為車企高管們的一道新思考題,技術先行、提升産品品質比打造品牌影響力更重要。“近年來,自主品牌已逐步開始將關注點放在技術積累與品質監控,自主緊湊型SUV增長率走高也並非完全來源於低價和數量,在消費市場日趨成熟的今天,消費者的選擇已經謹慎起來,這就意味著自主品牌在品牌力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提升。扎堆上市的確會造成競爭的加劇,但競爭加劇可以讓‘強者愈強’。在這一輪競爭結束的時候,大部分自主品牌仍可能面臨失敗,但以技術和品質取勝的強者則會以更紮實的基本功脫穎而出。”張志勇説。

  在如今這股緊湊SUV的浪潮背後,新一輪的“大浪淘沙”正在醞釀。自主品牌技術與品質積累的結果還需時間來檢驗,但不可否認的是,車企戰略上的成熟已讓市場形勢初露端倪。“現在少數自主品牌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變化,競爭越激烈,強者出現的速度就會越快。”張志勇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