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透露,今年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保持穩健增長,市場份額持續增加。未來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産品線將繼續擴展,以期保持市場領先地位。但是目前種種跡象表明,大眾在中國的高速增長時期似乎已經開始漸漸遠去,近期諸多不利因素對於大眾中國乃至整個大眾集團的影響將會是深遠的。
毫無疑問,至少在九月或者前三季度,大眾在中國的銷量依然十分搶眼, 2015年9月,上海大眾旗下車型(含大眾品牌以及斯柯達品牌)共售新車145273輛,環比提升15.30%,同比提升0.18%。單月總銷量位列上海通用以及一汽-大眾之後,1-9月總銷量達到1309760輛,繼續排名廠商首位。而一汽-大眾在轎車總銷量排行榜中,依然位居第一位。從數據來看,大眾在中國遭遇危機和下滑似乎是多年之後的事,但是從目前中國區開始裁剪短期簽約員工的情況來看,很多情況並不容樂觀。
大眾集團在美國環保“作弊門”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信任危機,對於大眾本身而言,鉅額的損失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據各路消息顯示,大眾至少要為此事支付超過870億美元的相關支出,同時全球範圍內召回1100萬輛涉事汽車。而隨著事件的發酵,文德恩等人的相繼離職,北美新負責人拒絕履職等新聞的爆出,也讓我們對大眾當前管理層的決策能力表示擔憂。
而作為尾氣作弊的始作俑者,大眾拔出蘿蔔帶出泥,寶馬、賓士、雷諾等廠商統統躺槍,不得不接受相關部門的調查,全球汽車産業鏈陷入新一輪恐慌。所以各家對大眾如此“高調坑隊友”必定耿耿於懷,競爭對手抓住機會,必定你死我活。而隨著大眾被英國皇室除名,大眾在歐洲的名聲算是保不住了,雖然我並不認同英國皇室對大眾的認可與否有多大意義。全球範圍內淪陷,想要在中國這邊風景獨好,想來也是比較難得,正所謂唇齒相依,唇亡齒寒!
全球範圍危機四伏,大眾中國認為在中國前景廣闊,可能在他們眼中,中國只有一千多輛柴油車捲入作弊門事件,面臨召回,不算什麼事,事實上即使那些柴油車不安裝作弊軟體,在中國的環評標準下也未必違法。但是就是這一千多輛柴油車標誌著中國市場也捲入了這場大眾有史以來最大的信任危機。如果説大眾中國認為這千把輛車不是事,那麼我們認為至少在輿論和消費者心中,德國製造嚴謹、務實、可靠的口碑形象瞬間崩塌,而中國網際網路的普及率帶來了巨大的資訊流量,所以中國消費者對於此次醜聞肯定略有耳聞,購車時的顧慮也會更多。
即使全球信任危機對中國市場影響有限,那麼大眾在國內的品質問題頻發也是一個潛在的定時炸彈。鬧的沸沸騰騰的速騰“斷軸門”和DSG變速箱的問題,也讓消費者對大眾抱怨居多,但是依然擋不住銷量居高不下,所以大眾在國內較為傲慢的態度也令人咋舌,起初大眾不承認自身車輛有缺陷,到後來發現問題後拒絕召回,最後在修補問題上再打折扣,都仿佛是在消耗人們對它的信任。
可能多年之前,中國對汽車缺陷召回沒有明顯的法律界限和力度,所以這些和國資企業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企業鋌而走險,也屬正常,哪家企業的錢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但是近期國家在缺陷召回上的力度似乎突然加大了,2015上半年,觀致汽車一次性召回六千多輛觀致3,相當於2014年的總銷量;最近,長安福特又被勒令召回22萬量翼虎;一汽馬自達也陷入召回漩渦。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缺陷召回制度正在完善和嚴厲,傲慢的態度在中國將成為自我閹割的利器。大眾在國際範圍內的信任危機和國內的品質糾紛在未來多長時間會發生“化學反應”,目前尚難下定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一天應當不會太晚,如果仍然拒絕改變的話。
當然,隨著大量賠款的支出,一年來盛傳的五五股比分割被停滯的可能性也在增大,為了維持最基本的企業運營和接下來的全球化危機公關,在國內股份變革成為無限期延期的事也並非不可能,畢竟像一汽-大眾、上海大眾這樣龐大的合資企業,任何的股權變動都是一筆數額不小的資金流動。
我不清楚最近有沒有朋友開始關注前三季度中國汽車市場的細微變化,貌似格局在發生著一些變化,其中最大的變化是寶駿560替代途觀成為中國SUV銷量第二位,這看似是一個銷量上的微弱變化,但是它意味著打破了長達數十月的基本格局,那就是哈弗H6和途觀佔據前兩位。當然這也意味著中國品牌SUV不甘於僅僅分一杯羹,更多富有性價比的中國品牌SUV將會前赴後繼,不斷挑戰合資車型,當然大眾也無法避免。
在轎車市場中,近期日係和美係輪番坐莊,之前的卡羅拉、軒逸到9月的全新英朗,大眾作為轎車榜首的位置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只能位居二三位,隨著美係更加中國化,日係逐漸開始搭載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大眾受到的挑戰也在不斷增加。雖然前三季度中國市場總銷量大眾依然位居榜首,但是9月份的乘用車銷量第一位是上汽通用,全新英朗+五菱+寶駿雙神車的組合讓大眾只能位居二三位,上汽一前一後夾擊大眾。而這樣的趨勢未來或將更加明顯。
最後我們來看看大眾在中國投産新車的表現怎樣吧,之前炒的比較熱的奢適寬體轎跑——上海大眾淩渡的銷量一直不太出彩,和之前的宣傳有著相當大的差距。2015年至今的銷量也只有六萬七千多臺,這與廠商的期望值還是有很大出入的。在北京、石家莊、蘭州、銀川等北方城市幾乎見不到淩渡,偶爾看到一輛,還可能是試駕車,所以新車的受歡迎程度不僅體現消費者對産品的認可度,也考驗著廠商對産品定位的準確程度。消費者不再迷信大眾製造對於大眾來説也是一種側面傷害。
再看上海大眾旗下的斯柯達品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斯柯達對上海大眾的品牌貢獻率接近負值,也就是在缺少明星産品的情況下,斯柯達産品的溢價能力拉低了整個上海大眾品牌的整體表現,除了明銳在銷量上勉強説的過去,其他産品的表現實在稱得上糟糕,而斯柯達似乎已經成為拖累大眾在中國的一塊雞肋了!從這個層面上來講,長期以來積攢的不良資産在未來或許也將成為大眾甩不掉的包袱。
大眾是第一批進入中國的國際廠商,在中國積攢了相當可觀的人氣,也取得了非常矚目的業績。但是隨著國內汽車消費市場的變化和大眾自身一些變動,很多的利好因素正在逐漸被削弱,大眾在中國保持樂觀的增長或許並不容易,當然,如果勇於改變,真正的為消費者和車主服務,情況或許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