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二手車金融的核心,風控主要存在三大困局:數據維度缺乏且互不相通;審核不嚴導致騙車騙貸嚴重;基本依靠線下催收。
在借款人和放貸車輛失聯半個月後,趙雲(化名)和他的催收團隊根據車上安裝的GPS定位,一路追到了大興安嶺。
這裡距離借款人居住地北京,有一千多公里。車子由兩條大狼狗看守著。趙雲和同事一靠近,狼狗便狂叫不止。最終,趙雲放棄了“直接把車開走”的想法,決定走法律程式。
趙雲,是北京一家汽車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員。他的日常工作,就是在發現客戶逾期不還款後,對客戶進行催收,要麼打電話,要麼去客戶出入地蹲點。
“上述案例屬於惡意不還款、不退車。如果最後找不到人,催收團隊其實可以直接把車開走。”花生好車一位趙姓工作人員告訴法治週末記者,“基本上每個汽車金融公司都有催收部門。”
隨著汽車後市場逐漸成為“新大陸”被開發,汽車金融作為汽車後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引來了各路資本。新車消費金融、P2P車貸、二手車金融、融資租賃……在汽車金融産業鏈中,越來越多的互金公司盯上了汽車金融市場,如神州閃貸、優信二手車、瓜子二手車、易鑫、第一車貸等,都在緊鑼密鼓地佈局汽車金融領域。
不過,數位接受法治週末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相較于新車消費金融,二手車金融市場面臨更多風險和挑戰。
“我國二手車市場尚處於發展起步階段,二手車金融市場發展更加緩慢。”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稱,“在風控上,欺詐風險一直居高不下,制約了二手車金融的長遠健康發展。”
法治週末記者調查了解到,作為二手車金融的核心,風控主要存在三大困局:數據維度缺乏且互不相通;審核不嚴導致騙車騙貸嚴重;基本依靠線下催收。
困局一:
數據維度不夠 資訊不暢
據花生好車董事長陳鵬雲介紹,網際網路汽車金融領域有三個維度。第一,按照車的品類劃分,可分成新車和二手車,目前新車金融比例比二手車金融比例高;第二,按照金融産品劃分,可分成汽車抵押類、回租直租以及保值回購等;第三,按照做通道或自建渠道劃分,一種是獲客、風控都通過現有4S店、二級經銷商、汽車交易市場實現,另一種則是自建平臺,如花生好車和神州閃貸。
“與新車金融相比,二手車金融在滲透率上存在明顯不足。”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陳立彤告訴法治週末記者,“由於缺乏體系完整的二手車流通渠道,二手汽車金融主要的呈現形式還是零星地分散在傳統交易模式之下,加上二手車市場本身尚不成熟,車輛資訊不透明,信用體系還不健全,評估體系尚未完善,因而融資租賃滲透率十分低。”
一方面是滲透率不足,一方面是市場需求大,二手車金融領域看似迎來了“風口”。
但風控卻成為這個“風口”的掣肘。
愛錢幫的蘇梅(化名)向法治週末記者介紹,在風控上,汽車金融公司對消費信貸不外乎建立信用模型,及對應客戶收入、信用水準的收入模型,“但由於國內數據樣本不足,信用模型沒有完全對應”。
“而且現在二手車車貸基本下沉在三四線城市,這些城市的數據沒有一二線城市發達,數據維度不夠多。”蘇梅説道。
除了數據樣本不足,數據源的真實度也是一種挑戰。據玖富汽車金融副總經理劉翔實介紹,不確定所謂“真實”的真實性,在虛假的東西上建立徵信模型,最後得出的結論肯定是虛假的。
車車匯聯合創始人黃濤則認為,目前還存在數據互不相通的現狀,“因此幾乎每天會有一個金融公司冒出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金融公司會省略很多環節,對用戶放鬆要求,如果汽車金融公司能進行數據互通,可降低騙貸風險。”
困局二:
審核不嚴 騙貸滋生
如黃濤所説,騙貸、借貸不還等壞賬問題已成為二手車金融企業的痛點。
宋清輝分析,騙貸之所以頻繁出現,一方面因為信用體系不健全導致重復借貸,另一方面因為金融機構過於追求放貸速度導致審核不嚴。
5月28日,法治週末記者走訪北京花鄉二手車市場發現,多數二手車商家會與銀行和金融機構合作,當客戶徵信無法通過銀行審核時,只需支付稍高的貸款利率,便可從金融機構貸款。
“金融機構基本都能通過徵信審核。”中盛名車一位郝姓銷售顧問告訴法治週末記者。
在深圳從事車貸工作的周馳(化名)驗證了上述銷售顧問的説法:“即使客戶零徵信,我們也能給他做抵押貸款。”
“客戶帶上個人材料,來公司填一些資料,經評估師評估後填完評估資料,就能簽合同,做抵押,裝GPS,只需半個小時,全部搞定。”周馳介紹道。
“如果一個工作日內需完成貸款受理—評估—初審—審批—簽訂合同—更改保險受益人—抵押登記—安裝GPS—放款等所有程式,平臺就很難進行深入調查,最後出現審核不嚴的現象。而且二手車金融行業造假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騙車、騙保、騙貸等欺詐問題十分盛行。”陳立彤向法治週末記者分析道,“所以風險控制重力在於防止欺詐。”
根據零壹財經發佈的《中國網際網路+汽車金融年度發展報告2016》,P2P車貸業務不可避免地存在欺詐風險和競爭風險。一方面我國徵信制度還不盡完善,P2P平臺很難對借款人的實際資質進行全面了解,加大了借貸機構判斷借款人償還能力和償還意願的難度;另一方面借款人非法二次抵押乃至進行黑市交易,並不鮮見。
蘇梅對法治週末記者表示,騙貸基本屬於行業現象,“如何避免就看各家的風控能力了”。
據《北京商報》報道,某平臺CEO曾訴苦,在該平臺經營的848筆車貸業務中,曾出現12起惡意騙貸案例。如借款人將名下的高檔汽車抵押給P2P網貸平臺進行借款,拿到借款後又將車質押給另外的抵押借款機構,再次進行借款。
“由於國內沒有集中統一的抵押登記系統,不同的抵押物需在不同的部門登記,這就會導致登記資訊的相對分散和不透明,增加了登記系統的登記難度。”宋清輝分析道。
困局三:
貸後基本靠催收
“網際網路汽車金融其實是將民間借貸轉移到線上,借款人多是在銀行借不到款、信用較差的用戶。”崔東樹分析道,“為徵信不足甚至零徵信的借款人提供貸款,有巨大風險,一旦逾期不還,就基本依靠催收了。”
據前述趙姓工作人員介紹,催收分為幾種,一種是每天固定時間點打電話提醒;另一種是在借款人聯繫不上後,去其家庭、公司地址蹲點;最後如果依然找不到人,就通過車輛裏面的GPS定位,找到車後直接把車開走。
“大公司基本都有穩定的催收團隊。花生好車通過直營加直租及保守的金融産品,搭建風控閉環。”陳鵬雲説道。
周馳則告訴法治週末記者,車貸市場可細分為質押車和GPS車市場。質押車輛入庫,基本無風險;而佔比較高的GPS車市場,基本屬於信用貸,違約率極高,損失率可高達20%左右。
“如果出現違約,我們會根據GPS定位去線下找車催款。”周馳告訴法治週末記者,有一些平臺可能會與第三方專業催收公司合作,採用的催收方式可能包括24小時跟蹤借款人、到府潑漆等極端方法。
“客戶肯定是鬥不過公司的,除非人和車徹底消失。如果客戶玩消失,他的這輛抵押車在路上跑,有的街道安裝了‘天眼’,再加上GPS,我們能順利找到車。因為是債權人,我們可以把車搶回來。要麼客戶拿錢來贖,如果不贖,我們就把車賣掉。”周馳向法治週末記者透露。
然而,在平臺的催收下,借款人也可能想出躲債“良方”。
趙雲就是在借款人“躲貓貓”後,上演了一場不遠千里追人追車的“鬧劇”。
“一追一躲,二手車金融市場似乎無法形成閉環。而且貸後催收的成本很高,且無法控制,給風控帶來了很多麻煩。”崔東樹表示。
(責任編輯:毛凱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