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應對危機(實錄)

時間:2009-04-27 11:29:17 | 來源:藝術中國

 
 
 
 
 
 
 
 
 
 

主持人:我們先自我介紹一下。

    林曉:我是林曉,今天來的原因因為我看到《裝飾》雜誌做的活動,因為之前做設計師的領域,中國雜誌來少了,我來做一點微薄的力量,可以讓我們的雜誌做得更好,來交流,我帶著這樣的目的認識更多的老師,還有我的同行們。

    如果想了解我就可以搜我林曉的部落格,別的我就多不説了。

    鄭偉:我是名單中最後的那個, 我叫鄭偉。我不是軍隊中的鄭偉,我做的跟裝飾差不多,我做的是一本電子雜誌,我今天來也很想跟傳統的出版業,很多人都是做工業設計、平面設計,我的雜誌更多是片面比較邊緣的,有實驗性的,街頭藝術,所以我很想跟大家交流交流,因為我面向的市場更多是國外,經濟危機對國外影響非常非常大,同樣對中國的行業也應該會有些影響。但是我並不知道對中國的設計行業有哪些影響,我很想知道,也方便我們一起能夠把中國的這些設計産業更好地推到國外去。謝謝。

    谷巍:我是谷巍,本人是建築師,現在也做一些玩具的設計。我剛回國三年,在這三年裏頭做一些跨界的設計,建築的行業,我不知道關於“危機”話題能給大家帶來多少收穫,其實我還是在回國以後的觀察階段,在觀察過程中,我也在吸收觀察到的東西,慢慢地梳理自己的思路,所以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希望能跟大家多交流。

    劉峰:我叫劉峰。

    以前我在工藝美院讀書,在樓上辦公,所以今天這個活動肯定得來。

    我的專業在大學讀的是雕塑係,畢業以後一直轉型做一點點産品和家居用品,也做一些測展的事情。今天剛認識大家在座的很多第一次見面,希望有機會到樓上坐坐。

    王旭:我叫王旭,是建築師,我們公司在美國波斯頓的一個建築設計及城市設計的公司,我是07年下半年回到北京的,也剛剛開始接觸國內的建築和規劃行業,因為我們的項目範圍在美國中東,所以關於今天“危機”的話題可以從這個角度給一些看法和意見。

    俞泓:我叫俞泓,來自致翔創新,也非常感謝主辦方能邀請我來參加這個活動,非常高興。

    我們是專門從事産品設計的一個公司,致翔創新在北京屬於第一批産品設計公司,也算是比較早了,我們負責産品設計,負責家電設備、生産用品、數位醫療等非常多的行業産品,帶領了團隊,為國內外一些知名的品牌做了一些産品,也得過不少獎項。

    王輝:我叫王輝,是建築師。我們公司的名字叫都市實踐。我應該是老工藝美院了。

    汪鈺偉:我叫汪鈺偉。

    我做工作涵蓋面更廣一些,在商業設計上主要針對服裝品牌。

    主持人:下面進入第二環節。

    王輝:我要先走,所以我搶個先。

    剛才講到咱們這次主題關於“危機”對行業的影響,今天不是一個訴苦大會,而是面對當前的危機如何給設計本身創造了機遇,應該危險、機會本身就是共存的狀態,這是危機比較好的解釋。

    當前的經濟危機本質上講還是由於人類生産過剩的危機,或者是産業結構跟人的消費結構的脫節危機,或者説人類不可承擔的,因為生産過剩以後使人類無法承擔的危機。現在確實很有必要重新思索一下人類生産本身有什麼問題,尤其是作為建築師來説在這個領域裏頭是一個很大的生産者,我們一些生産理念本身是帶來危機的根源。

    最近我們在上海,尤其是我們做建築的,特別體會到我們以前潛意識、下意識、無意識的行為本身帶來危機主要因素。作為建築師,或者城市的建築者來説,如何對待土地問題?總的來講,我們所有的土地都是從農業用地、自然用地轉移過來的。農業本身是一個很好的因素,是人類在幾千年,甚至上萬年時間裏頭把自然土地轉移成適合人類自身生存的土地這麼一個過程。但是工業革命以後,大的城市化以後,人類自己剝奪了自己經過幾千年慢慢轉移過來的土地,使它變成一個城市土地。

    城市土地本身對自然破壞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在中國,這是一個更突出的問題。我們比較了三種城市土地擴張帶來了土地的性質轉變。這是我們經常批評的美國的交集化問題就是城市蔓延問題,實際上美國的(交集化)相對於中國來説並不壞,在城市蔓延過程中最起碼有非常秩序的對土地的梳理,而且擴張到了郊區的半城市環境本身,應該説相對比較優美。

    這個是香港,香港也是非常好的,它是非常有節制地使用土地,有一個事實可以注意到,香港目前的人口比深圳少得多,但是為什麼香港一定要把人集中到高密度的環境裏,就是他用法律法規很好地保留住土地,土地是不擴張的,所以導致城市密度高度發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