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士鋼
|周士鋼 , 1960 年生於大連,1988 年就讀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1994 年 進 修 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係。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渤海畫派藝術研究會會長,首都博物館畫院副院長,遼寧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全國開創海灘和高爾夫球場休閒題材的國畫家,工、寫皆精,形成了鮮明的個人藝術風格,作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強烈的時代色彩。
我畫中國畫已三十年有餘了,期間我南下南京藝術學院,北上中央美術學院,含毫就素、從師問學,在藝術上嘗盡了酸、甜、苦、辣。對傳統的中國畫算得上下了苦功。記得在南藝學習時我臨摹了大量的歷代名畫,為了多臨些傳世佳作,我和圖書館工作人員搞好關係,把學院圖書館館藏精品《虢國夫人遊春圖》等多幅浮水印作品借到自己住處臨摹、研究,洞達其氣韻,揣摩其端倪,受益良多。上午上課、下午臨摹,晚上創作。兩年下來創作了大小三十多幅工筆畫作品, 還在南京舉辦了個人畫展。老師們説我的畫上了“賊船”,並誠心地告訴我“上船不易,下船更難”。當時我還沒完全理解這些話。後來本著“下船”的思路又創作了些大幅工筆畫,參加了全國第八屆美展和全軍九屆美展並獲了一等獎,這些成績著實讓我高興了一陣子。但冷靜下來,我逐漸認識到再這樣畫下去不行了,因為我所畫的題材、技法都和人家有所雷同,傳承固襲,個人的語言太少了,沒有用一種完全屬於自己的語言去駕馭畫面,既使達到筆精墨妙的程度,也只能流於一般,缺少畫家獨到的眼界,去開掘新的審美域限,就難免於滯窄。多年來,國畫家們雖然居於城市,但不是畫古人,就是畫鄉野或少數民族的生活景觀題材、技法上求取情高格逸,煙心霞意,或奇詭特異,所畫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其根源在於始終抱著傳統不放,對傳統不敢越雷池一步。我覺得今天的美術家應該重新理解“傳統”這一概念,傳統不是牢籠,它應當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必須不斷發展創新,我們今天創造出來的好東西,立住了,傳給後人,也就變成了“傳統”。如果對於傳統的理解只停留在對於表層的技巧、程式的承襲上必然是沒有出路的。“師古人之跡,不如師古人之心”,信矣。
西班牙也有豐富的民族藝術傳統,但是米羅、畢加索、達利沒有單純停留、陶醉在對傳統的繼承上,而是大膽創新畫出自己的語言來,所以他們能登上現代藝術大師的寶座。
80 年代我們的城市還處於半城半鄉時期,那時提倡的是縮小城鄉差別,到鄉下體驗生活等。90 年代城鎮的建設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一批現代都市展現在我們面前,由原來的鄉到現代的鎮、鎮發展成了市,市建成了現代化大都會。新的都市給人以全新的感受。而眾多畫家忽略了生活在這現代經濟文化中心的都市,住在有空調、現代家電、豪華裝飾的樓房裏,還專一去畫古人、鄉間田野的題材,恐怕就很難説把握到了生活的全貌,很難説發現並體現出了時代的美。 94 年我到中央美術學院進修,開始了現代都市水墨的研究,並有幸結識了一批全國著名的畫家和理論家,承他們在藝術上給予我很大的啟示和幫助。我悟到了“筆墨當隨時代” 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一個全民躍動,勃勃生機的時空,是遠不能只以花鳥和山水所含概的。當然畫現代都市風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畫長、短衫古人或技頭花鳥、鄉間耕者可以向豐富的古典傳統討教;畫現代都市風景;樓房、汽車、藍天、白雲、現代的服飾和人物行為等就無可借鑒。如果你用傳統的一套方法去畫現代都市題材,那只能是舊瓶裝新酒。你只能從頭開始,到生活中去探索,去發現。筆墨、技法將由自己到都市生活中去感悟、提煉、形成。只要對創作有利,一切好的營養都可以吸收進來。反之,傳統中有礙于創作的例律也可以避去,“離經叛道”在開拓新畫風上,並非都是大逆不道。
我常到繁華的街市去觀摩,去看人們已司空見慣的東西。閃爍的霓虹燈,濃粧艷抹的少女,西裝革履的男士。從裝飾繁華的現代商場到川流不息的高檔車輛等,這些形形色色的視覺感受刺激我的創作慾望。夏日到海濱體驗生活,畫速寫、拍照、遊到海中向岸上觀察,沙灘上成群結隊的人們在海濱休閒,周圍漂亮的遮陽傘,救生圈、游泳衣以及藍色的大海、白雲、金色的沙灘,這些場景常使我激動不已。我悉心體會這些大自然生活中的美,心思造化意逐世象,後背被太陽曬退了皮而不知。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對造化的研究才能有新的創意,光研究造化還得有主觀的匠心經營,兩者統一提高才能創作出真正的好作品。從客觀的描寫,昇華到主觀的思維,用自己的心去傾訴于創作,達到“無為而無所不為”的境界。我喜歡畫有氣氛的大場面水墨創作,也願意畫一些有特點、有情調的小幅水墨。當好的題材被我發現,藝術的潛意識和創作的衝動促使我畫出多張草圖,通過幾番調整,按著某種思路畫出比較滿意的,然後放上幾天.幾天后看到還有想畫的感覺,那就説明這幅畫可以畫下去了。接著是將小草圖放大,在放稿過程中再逐步完善。有時,完善的大稿和小草圖有很大出入。這也是對都市景觀理解和把握的探索過程。在動筆墨前,我會把畫室打掃的千乾淨凈,色盤、筆墨擺放整齊,把相關資料放在周圍。都市生活的紛繁和喧囂,更需要畫家去凝心靜意的面對和凸現。
我力求在宏觀上把握住每一幅水墨作品的語言和意境,構圖上追求大框架結構,放棄體積和三度空間,向平面去畫,加強橫豎線的排列,用粗線多節奏,略去畫面纖細的因素,觀乎象而忘象,意先自然,這是我所追求的都市畫的格調。同時又不失精到,達到 “筆簡意足”。造型根據畫面的需要,將人物稍加變型,強化“樸拙、大器”。用明快亮麗的大塊色彩,大塊的墨色,使畫面相當醒目,形成黑、白、色的大對比,具有強烈的視覺張力。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的都市水墨畫已初見成效《海浴系列》三幅作品在全國首屆國畫家學術邀請展獲“國畫家”獎,《陽光·大海》獲全國第九屆美展銅獎。入選首屆、第二屆、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獲紀念建軍七十週年第九屆美展一等獎,特邀“同一世界”—— 中國畫家彩繪聯合國大家庭藝術大展,特邀參加 2008 第 29 屆奧林匹克美術大會。作品曾先後在日本、德國、法國、立陶宛、埃及等國家展出。中國畫的創新之路很難,也很長,雖然我的畫已有了個人語言,但還須不斷的努力完美。著名理論家朗紹君説的好:“要有大追求、大氣魄和大寂寞的奮鬥,才可能有獨領風騷的大突破”。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將永遠是我藝術人生的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