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茅小浪:“虛無之有”乃藝術的最高原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4-06 14:26:14 | 出版社: 中國當代藝術基金出版社

 
茅小浪,《非宣水墨》系列,120x180cm,2001年
 

  杜曦雲(以下簡稱杜):當沒有具體形象作為語言的載體時,獲得的自由與局限分別是什麼?

茅小浪(以下簡稱茅):當你脫離了形象而找到語言自身的趣味時,你獲得的自由是無限的,其局限又恰恰在於,在無限的虛無的自由之中,你需要有所選擇,並對所選之物加以控制與整合,以達到在虛無之上獲得具體而實在的效果。我説過,虛無之有乃藝術的最高原則,講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趙子龍(以下簡稱趙):“虛無之有”是藝術的最高原則,這裡涉及兩個詞,一個是“虛無”,一個是“虛無之有”,你怎麼解釋?

茅:我個人理解,現代虛無基本上還是一個把近處的壓抑拿到遠處去宣泄、釋放的過程。近距離的碰撞也是一種方式,它也可以達到宣泄、釋放的目的,很痛快卻並不久遠,完了就完了。遠處的過程意味要深長一些,並且有一些東西可以帶回來。古人的虛無就是通過想像在遠處得到寄託就可以了,而且越遠、越深越好,直到消失得無影無蹤也在所不惜。古人的避世就是一去不返,而現代人不一樣。現代人的內心還需要一種“代償”性的修復,修復完了還要回到現實中來。現代虛無有回返的意思,相對要積極一些,在遠處得到修復之後而更有力地回返現實,把修復的結果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重新投射到現實中來,這就是所謂“虛無之有”。

趙:對於“遠處”,你的定義是明確的、還是模糊的?

茅:“向遠處行走的意識”是明確的,但方向是朦朧的、模糊的。

杜:那麼,你如何理解水墨與現代主義方法的結合?

茅:我曾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寫到:“我個人以為,現代水墨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方法的探索,二是方法的探索要適合對內心的調試,它們其實是一個問題。我提倡打破意識先入為主、在過程中順其自然地加以引導的創作觀念和方法(86年我提出過這個帶有實驗性的問題),因為這種觀念和方法對自我“調試”比較有效,它也比較適合傳遞內心的指令,以從最初痕跡中開闢有效的途徑。而部分地替換材質,目的就是利用介入因素(或者介質)來創造一種新的可能性,即從一個獨特的方向上把內心向外釋化,並從中尋找和捕捉一些新的細節,更進一步説,讓“痕跡”對內心進行調試的過程更加具有意味。”這段話可以回答你這個問題。

趙:我理解,利用現代主義方法進行水墨的實驗和探索,首先是尋找介入因素。那麼對你來講,現代主義給你提供的理念是什麼?僅僅是提供一種材料工具以及用筆方式嗎?

茅:不是,或不僅僅是。現代主義提供的首先是對事物的一種新的態度,即是對原有的一切所持有的一種懷疑的態度,對原有的習慣性産生厭煩和抵觸,從而導致警覺和叛逆,這種警覺和叛逆同時又在激發你産生尋找新的方式的理念,也是走向別處的理念。由此可以看出,現代主義是一種準備狀態,對到來的和離去的一種準備狀態。而我更喜歡稱之為自身向遠處行走的一種自覺地準備狀態。當然,這是我對現代主義的一種溫和的説法。

1  2  3  4  5  


下一頁杭間:藝術的身後還有其他上一頁高士明:“當代”是一片流沙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時代第五期
· 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
· 對“中國當代藝術院”的歷史陳述
· 高士明:“當代”是一片流沙
· 茅小浪:“虛無之有”乃藝術的最高原則
· 杭間:藝術的身後還有其他
· 王俊:回到內心才是可靠的
· 中國文化復興與社會理想的重大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