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宮崎飛機"的痛與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1-25 09:23:52 |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在宮崎駿的童年時代,由於經濟問題許多孩子上不起學,或者中途輟學。"當我開始對社會上的各種現象感興趣後,就經常拿自己和那些失學的同齡孩子比較。在為那些孩子擔憂的同時,我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極其荒謬、充滿謊言的社會中。(最可怕的是)從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就陷入這個怪圈無法自拔。你根本無法與這個怪圈對抗,所以整個高中時代我都裝出一副溫文爾雅、沉默寡言的樣子。""但是我不能永遠這麼欺騙自己。我的意思是我不能叫自己的後半生依舊生活在謊言之中。因此當我18歲考上大學後,我開始認真反思過去那些困擾我的問題。但是這太痛苦了,因為我必須鼓起勇氣和我父母鬥爭。""如果説父母沒有搭救那一對母女是'惡'的話,那麼轟炸日本的(美國)飛機又是什麼?如果説美國飛機轟炸日本是'大惡'的話,那麼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菲律賓和東南亞國家進行的大屠殺簡直就是十惡不赦了!所以問題並不像我想的那麼簡單。"

 

  宮崎駿之所以把影片中的壞人塑造得惹人喜愛,並不因為他在追求所謂的"都有兩面性",而是他不希望或者説不敢面對真正的壞人!因為這會使他回憶起那段他不願意回憶的痛苦往事。他説:"我看過許多描寫人陰暗面的和如何愚蠢的電影。這種電影使觀眾萬分沮喪,仿佛自己是被告一樣帶著煩惱走出法院(電影院)。每當我看這種所謂藝術片時就提醒自己'我一定不能把電影拍成這樣'。我要的是完全理想化的;是像《熊貓家族》、《龍貓》那樣的電影。命中註定我只有製作這種風格的電影,除此之外別無選擇。"(以上引文皆出自薛燕平:《世界動畫電影大師》,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15頁。)

 

  宮崎駿小學一到三年級都在宇都宮市的小學就讀,在鄉下的日子,他漸漸地感覺到自然界的神奇,後來人和自然的關係一直是他在思考的問題。小學三年級宮崎駿從宇都宮市搬回東京。1947年的時候,宮崎駿六歲,由於母親患了肺結核,在床上整整躺了九年,其中得病的頭幾年一直住在醫院裏,動畫電影《龍貓》就折射出他在那段灰暗的、缺少母愛的日子裏成長的影子,從中可以看到那段生活的無奈和苦澀。也正是由於母愛的缺失,在宮崎駿的動畫中,少男少女的父母多是缺失或者不在場的。

 

  1958年年末,宮崎駿高中三年級時準備考大學,在一家三流電影院觀看了日本首部長篇彩色動畫片《白蛇傳》,宮崎駿迷上了這部片子。他回憶説:"説起來很不好意思,當時深深愛上了影片的女主角,確切地説是暗戀。""劇中的白娘子美得令人心痛,我仿佛愛上了她,因此去看了好多遍。那種感覺很像是戀愛。對當時沒有女朋友的我來説,白娘子像是情人的代替品。找到了代替品,現實的生活中的不滿足就可以滿足了。"(〔日〕宮崎駿:《出發點1976-1996》,黃穎凡、章澤儀譯,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第38頁。)"與影片中女主角的善良相比,我覺得自己的想法很骯髒很齷齪。為此我哭了整整一個晚上。現在回想起來當時之所以反應如此強烈,主要是因為升學考試的巨大壓力、懵然無知的青春期反應和第一次看那種肥皂劇的關係。現在看來那部電影並不是什麼經典之作,但對於十幾歲的孩子來説足以令我終生難忘。"(薛燕平:《世界動畫電影大師》,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頁。)"當我看完《白蛇傳》後,如同醍醐灌頂般頓悟過來,我開始覺得應該畫一些表現兒童的單純的、大氣的東西。但是,很多父母都會無視甚至踐踏孩子的那種單純和大氣。所以,我想做的東西就是面向孩子們猛然棒喝:'你就要被你父母吞噬掉了!'也就是從雙親那兒獨立出來。這個出發點,到現在一直沒有改變過。"(〔日〕宮崎駿:《思索與回歸--日本的動畫片和我的出發點》,支菲娜譯,《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1  2  3  


下一頁從參與《旺旺忠臣藏》到聲名鵲起之《風之谷》上一頁自述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動畫大師宮崎駿》
· "宮崎飛機"的痛與傷
· 從參與《旺旺忠臣藏》到聲名鵲起之《風之谷》
· 從開山之作《天空之城》到佳作小品《側耳傾聽》
· 從"日進鬥金"到童心復萌
· "宮式少女動畫"老少咸宜
· "宮式少女動畫"的女權主義色彩
· 敬神道·敬武士道·斥暴力色情
· 對神道教萬物有靈思想的表現
· 對武士道精神積極方面的表現
· 堅決抵制在傳統文化影響下動畫的暴力色情成分
· 定位一:只製作電影動畫
· 定位二:做有藝術獨創性的商業片
· 定位三:堅持手繪,做高品質的完美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