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代至戰國,是中國書法史上鑄造文字最重要的時期,也是刻製文字的第一階段。它奠定了書法中一些極為重要的東西:特殊線條的審美趣味、神秘感、內部空間的均勻分佈原則、根據結構的繁複程度而處理外形的原則、行間與字間空間的靈活處置等。
這一時期文字的結構沒有嚴格的規定,這不論給當時的書寫者還是給今天的臨習者,都帶來了自由。後人臨寫時,長短、歪斜、方圓,都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變動,而不至於影響作品的完整性。這是早期文字的一個重要特點。它給利用古文字的書法家以他種字體所沒有的方便。
金文大多鑄造而成,再經過拓制,線條具有特殊的質感,渾厚而拙樸。後人所謂“金石味”,金文即為主要來源之一。此外,鑄刻線條與書寫線條有很大的差異,因此一件金文作品並未在書寫上給出具體的範式,後人臨寫時,必須在筆法上作出自己的設計,於是不同的人去臨摹同一件金文作品,會出現迥然不同的風格。這為人們的想像力留出了施展的空間。
在以後的時代,人們不斷回到這些鑄刻文字,吸取靈感。間隔越久遠,神秘感越濃郁,給後人想像的空間越廣闊。
先秦時期還有少量石刻文字,其中最著名的是《石鼓文》(圖4-2-20)。這些石刻文字與同時的金文風格非常接近。石鼓文屬於晚期的秦係文字,作品書寫熟練,線條均勻、平直,字結構端正而勻稱,排列整齊。它與日後秦代創制的小篆只有一步之遙。
4-2-20 秦 石鼓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