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畫家的印象主義特色,主要是發揮了印象派表現性的一面,甚至結合了後期印象主義手法,直接走向了表現主義。也有一部分畫家通過寫實主義手法,吸收印象派的色彩來加強作品的表現力。
20世紀初期極力倡導印象主義的劉海粟,在1918年曾經有過在日本考察美術的經歷,這是他宣傳和實踐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的重要歷史背景。從日本歸國以後,在1922年劉海粟在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的風雨操場,舉辦了他的第一次個人展覽。
蔡元培曾經這樣評價劉海粟的作品:“你的畫有塞尚和凡·高的味道,而表現出來的個性,又完完全全是中國人的本色,籠罩著東方畫的氣韻,有你自己的東西,前程遠大。希望堅持目前這樣強烈的求知欲,邊講學邊作畫。我給你一本《塞尚選集》,他的構圖和色調都值得你注目。要進入他作品的世界,還要能走得出來,不可失去自己獨有的面目。西風東漸,為時不久。潛修苦練,大有可為。”無疑,劉海粟的新派畫作風,令蔡元培察覺到今後中國繪畫中西融合的另一種希望和可能。
在20世紀20年代以後,上海、廣州等地的洋畫運動較為繁盛,呈現“筆調較活的印象派作風”的畫家群,其中表現尤為活躍的是“東京美校畢業”的一批藝術家。
陳抱一和王道源在日本的留學時間相近,而且同出於東京美術學校的西洋畫科教授藤島武二門下。他們在上海的藝術活動及其影響,足證明他們是“走在洋畫運動的最前沿”的重要人物之一。陳抱一的創作充分運用了印象派藝術表現性特性,並結合了野獸派中某些表現主義成分。正如1934年《良友》第85期中“陳抱一專版”所評,其作品的特色是:
野獸派的作風,運筆流暢而極有把握,用色簡潔,卻充滿著富麗的色彩、技巧的純熟,是永遠使人折服和滿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