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京—北京”留日歸來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15 09:31:3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主辦單位:北京紅子蘭藝術中心 Cocolan Art Center

策 展 人:劉北光

展覽時間:2010年12月12日至2011年1月10日

酒會時間:2010年12月12日下午3:00(15:00)

營業時間:9:30-18:30(週二至週日)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22院街藝術區6號樓39號

電話:010-58074911

E-mail: hongzi_cocolan@126.com

Web: www.bjcocolan.com

開車路線:國貿橋東南方向,三環外百子灣路蘋果社區,今日美術館3號館東100米

20世紀八十年代,西方的藝術思想不斷地涌入中國,並與中國傳統的藝術理念發生碰撞。藝術家們開始更新藝術的思維和創作方法,在去“意識形態”理念的引導下,一批志存高遠的年輕人,遠離祖國,到日本留學深造,在異國他鄉尋找藝術的創新之路。在新世紀初,他們懷著對祖國未來的憧憬和希望,回到祖國,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和文化傳播起了重大作用。劉旭光和張夫也兩位教授就是當年到日本留學歸來的“播種者”。

張夫也教授現執教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是中國著名的史論學家,在研究西方工藝美術史、現代設計史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在授課之餘,張夫也時常拾起畫筆,在畫布上探尋油畫作品中色彩變化所帶來的視覺效果。

在他的作品中,我們能夠清晰地觸摸到他對事物的感知力,他用敏銳的視覺語言和理性的思維方式準確的描繪了不同時間階段呈現的變化多端的冷暖色調。他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方繪畫的表現技巧,表達方式和繪畫語言也呈現出多樣性。他深諳利用色彩變化帶來畫面不同視覺效果的空間之道,在完好的解決色彩和事物之間的畫面效果的同時,他對自然事物的內在表達,也讓人們由衷的感嘆他總能夠迅速的捕捉到刻畫對象的精神狀態。他的作品充滿了自由的尺度,留有思考和想像的空間,跳躍的筆觸,舞動的色彩,宣示了他內心充滿激情的表現慾望。優美的意境,奔放的表達,高雅的色調,都融合在畫家的內心深處,共同表達了畫家對大自然的嚮往。

劉旭光教授現執教于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是中國當代語境以水墨為新創作媒介的代表藝術家,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和藝術觀念,引發人們對他的廣泛研究。他的作品基於中國傳統繪畫的表達方式,以減少筆墨的神秘性味創作手法,利用宣紙的特殊性能,表達自己的精神世界。

他在宣紙上將每一個“卜”字符號堆起,製作出表現的“痕跡”,每一個痕跡上都是經過數次的描繪,將它塑造突起。這個符號利用鐵銹繪在上面,製造了水墨的幻覺。他嘗試著顛覆筆墨的神話,追尋東方的問題,用“卜”字作為介質將東方思想根源和人性中的本質問題聯繫到一起,通過視覺語言去表述,詮釋其中當代美學的問題。他用中國的語境,探討筆墨性能的繪畫意義,追尋“儒”“釋”“道”思想中的東方情結,擺脫西方藝術思想的強行植入。他的作品採用水墨的材料,但沒有水墨畫的形態,他有意識排除傳統的形態,用現代藝術的形式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在他的作品中,每一個圖像或形象都有思想的來源,儘管有時是非常單純的呈現,卻暗示著天地人的終極思考。文化中的最本質的東西是對人生人性的思考,劉旭光以他的語言方式追問本土思想的本源,達到形式與思想的統一。


盎然 27X24cm 2010年 張夫也


海湖印象 1988年 79X69cm 張夫也


午後的港灣 120X80cm 張夫也


痕跡 144x360cm 劉旭光


痕跡 2440x610mm 2008年 劉旭光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