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蘊玉曾經有過“民國十六年東渡日本,從石井柏亭諸家求深造,其作品曾列入東京展覽會”的背景。回國後她又曾經加入了1928年成立的藝苑繪畫研究所。那裏聚集了王濟遠、潘玉良和朱屺瞻等名家,其中洋溢著濃厚的印象主義創作氛圍。唐氏“作風近日本化,得力於橋本關雪、漆谷園四郎、石井柏亭諸氏。作于西湖者十二點,作于普陀者十一點,作于日本者十八點。以《西泠一角》、《雪朝》等為佳。有人像、裸體亦售”。她曾經在《寸感》一文中指出:“畫的成功,當然以取材、色調、結構為根本,我尤感覺到繪畫的色調,可以表示各人的個性,像歇妄納(Chavannes)喜用靜雅的色調,時時露著悲感;蒙耐(Menet)的風景色調,喜畫鮮明的蒼空,時常表現強烈的日光。這兩畫家用的色調不同,但是各有各的特長,各有可以使人佩服的地方。我對於這兩畫家的色調都歡喜,不過在無形中常喜用冷色的,我不敢説用了Chavannes的色調,就可以説好,這也是表示我個性的趨向罷了。至於其他畫家,都有各人的生命存在裏面。”
與唐蘊玉具有同樣留日背景的“才媛”中,關紫蘭同樣也是一位值得關注的女性藝術家。“關女士,借用中村紀元的話説,是一位‘美若牡丹的稀世麗人’。她的藝術‘自由獨特、新銳、直截了當。’”關紫蘭以其特有的藝術靈性,賦予了閨閣題材以風花雪月般的詩意美感,同時又運用印象主義的生動筆觸和節奏,並結合表現主義風格的多變豐富的色彩和線條,形成畫面中簡潔而率真的形象處理,體現了別具一格的中國意象和情致。
在日本留學的西洋畫家之中,形成了印象主義風格多樣化的面貌。衛天霖于1920年赴日留學,在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受教于藤島武二。1928年歸國後在多所學校任教。衛天霖早期作品具有典型的印象派意味和效果,著意追求光影變化和色彩的微妙處理,這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後來由於受中國民間藝術的影響,而開始將印象派的色彩與中國民間藝術和野獸派的單純化的大塊面結合起來,形成他飽滿厚實、斑斕交錯的藝術特徵,其藝術風格于淳樸之中蘊藏華美氣質。此如劉海粟所評價:“衛天霖先生是北方油畫大家,其代表作品有泰岱黃河的氣勢,而運色絢麗脫俗,色色相生,響亮如交響樂,而質樸沉著,善於吸收民間藝術之長,毫端消化了傅山草書,線條遒辣鮮勁,以形寫神傳情,一斧無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