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工作,難在從“想”到“做”
今年23歲的徐曦是倫敦大學學院(UCL)義大利語與管理學專業的本科生,雖然年齡不大,但他卻已經是一個“老”志願者了。
在去往倫敦之前,徐曦便開始參加多個志願工作,如2008年夏天,他參與了奧帆賽和殘奧帆賽的志願工作並擔任國家奧委會助理,2009年他還與朋友一同前往北川與災區的孩子共住了一個月。留學UCL之後,他開始擔任學校誌願者協會主席,和協會成員一起組織了為海地地震、巴基斯坦洪災、巴西孤兒募捐籌款活動。在校外,他曾經赴英國紅十字會實習,還是2012倫敦奧組委協助全球媒體註冊的前期志願者之一;今年2月起,他還擔任了倫敦奧運會賽會志願者面試官。
徐曦還自發創立了“十鎊挑戰”項目——— 號召大家用10英鎊為身邊的人做一點小事。“哪怕是為社區植一棵樹,對陌生人的一個微笑,也會讓別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他的信條是:“做志願者、從事慈善公益活動,是生活的一部分。志願是不分國界的,只要自己的出發點是真誠的,不論在哪都可以做有意義的事情。”
在曼徹斯特大學攻讀碩士的彭天,也是一位資深志願者。在北大讀本科時,他就曾參加奧運及殘奧會的志願服務,還曾走出校門到民工子弟學校支教。環境科學是彭天的主攻方向,2010年年底,在香港大學志行會等公益機構幫助下,他策劃開展了一項名為“非洲易廁”的特別項目,為西非國家迦納農村建廁所,改善社區衛生環境,減輕疾病危害,宣傳公共衛生知識。彭天高興地告訴記者,兩支名為“非比尋常”志願者隊伍將分別於今年5月底及7月初啟程前往迦納。
在參加志願工作過程中,徐曦和彭天共同的感受是“知易行難”。“挫折和困難比想像的要多得多。”徐曦回顧説,許多突發情況曾讓他措手不及,比如説有時會被一些不理解的人無緣無故地批評,籌款活動中演出方臨時退出,堅持不懈地申請一個志願者職位屢遭失敗等等。然而,“每一次克服困難就是一次鍛鍊和成長的機會。”
“千頭萬緒、四腳朝天!”彭天感嘆説:“在英國,考試成績在人們對學生的綜合評價中,沒有佔那麼高的權重。在英國,我感覺大家對於makethings happen(把想法變成現實)的人會更加嘉許。”彭天帶領了一個由6名成員以及20名志願者組成的跨國合作團隊,建廁所的想法,就是通過一次次網上例會,一次次交接協調,進而在半年的時間內一點點演變為現實的。
“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各國學生在英國的課餘生活———參加志願者的經歷,投身社區項目,或者個人發展體驗等等,而不僅僅是考試成績。”主辦方英國文化協會表示,課外的生活和經歷與課堂的學習是息息相關的,在申請大學或者獎學金的時候,學習成績都不是唯一的參考標準。其中,參加志願者工作,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團隊精神、溝通協調能力、對他人和社會的關注,以及為社區和社會貢獻的精神。最近新婚的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都曾經在高中畢業後先參加一年的海外志願者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