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應試教育"偷走孩子睡眠,豈能無動於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23 15:42:54 | 文章來源: 新民晚報

在中國,若要細數最屢禁不絕、最難根治,同時也是危害最烈的頑癥,可能人們會立即舉出違法強拆、食品安全、官員腐敗等等,然而,還有一樁關係千家萬戶以及民族未來的頑癥,卻往往被輕輕放過:中小學生睡眠嚴重不足。

20日,最新的一項調查再次碰觸了一下我們業已麻木的神經。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披露了一項跨度十年的3次對比調查結果,十年來中國少年兒童的睡眠時間持續減少,中小學生睡眠不足的比例持續上升。目前近八成中小學生睡眠不足,比五年前增長了三成。其中,小學4-6年級學生每日平均做家庭作業1.82小時,比國家規定最高時間(1小時)超出0.82小時;初中生每日平均做作業2.99小時,比國家規定最高時間(1.5小時)超出近一倍。

而這一調查只不過再一次佐證了家長們無奈的感受。每日清晨,在全國城鄉,天還沒亮就揉著惺忪睡眼上路的人群中,大部分是最需要睡眠的孩子。成年人可以享受“朝九晚五”,而相當多的中小學生卻是“早七晚五”。夜裏作業如山,清晨鬧鈴催命,孩子們自嘲“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幹得比牛多”。以上海為例,市教委早在2007年8月就發佈過《關於認真執行本市中小學作息制度的通知》,明確規定調整中小學作息時間,小學和初中分別在上午8:15以後和8:00以後安排集體教育教學活動,關於作業量也有明確的規定。然而,這一制度被執行得五花八門,以致市教委對這紙通知要不斷重申,仍有極多的學校違規提前上學時間,佈置超多的作業。一到小升初、中考或高考前夕,孩子們的睡眠時間被“偷”走的就更令人髮指了。

是的,令人髮指。數以億計的中小學生,無法理直氣壯享受充分休息權利,長期在嚴重缺乏睡眠的疲憊中,夜以繼日地煎熬,這是一樁不管怎麼估量也不過分、且事關民族未來的弊端。著名精神病學家、大腦圖像專家丹尼爾·阿門稱,“由於種種原因而導致的睡眠不足會損害大腦”,特別是損害大腦與學習和記憶有關的部分。缺乏睡眠還會影響精神健康,性格容易變得偏執;並且影響食欲,會偏愛高熱量食品,與肥胖現象有關。看來,我國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親子關係緊張、偏執人格及“小胖墩現象”,與學校嚴重不合理的作息制度也息息相關。“園丁們”熱望著早起的“小鳥兒”有蟲吃,能在應試中取勝,卻忽略了早起的“小鳥兒”飛得慢而遲鈍。逼小鳥早飛,甚至無異於殺雞取卵,對祖國的未來造成永久性傷害。

應試教育對孩子創新能力的剝奪,已成眾矢之的。卻鮮有主流社會關注到,它還在鴉雀無聲地蠶食著孩子們的健康。這一剝奪和蠶食,假借的還是極其正當的理由,執行者還是我們的義務教育機構,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頂風作案。

對偷走孩子睡眠的行為,豈能無動於衷?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