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理財教育”從娃娃抓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27 10:32:36 | 文章來源: 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

眼下,孩子們的零花錢越來越多,傳統的儲錢罐已經開始不能滿足要求,怎樣讓孩子學會花錢,是現在社會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新華保險四川分公司理財師認為,6-12歲是兒童理財觀念培養的黃金時間,家長從這個時期開始培養兒童的理財觀念,不僅是培養兒童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更是讓兒童體驗到“積少成多”的樂趣。需要説明的是,“理財教育”從娃娃開始抓起,並不是讓家長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者,而是讓孩子在學習理財知識的過程中,能學會正確地對待金錢、運用金錢、學會價值判斷,從而為其長大後獨立理財和開拓個人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支招一:當小孩具備一定獨立思考能力時,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去銀行開設儲蓄賬戶,讓孩子定期存錢,告訴他們為什麼要儲蓄以及儲蓄可以生息的基本概念。一方面,將銀行儲蓄的方法、種類、利率等知識根據孩子的接收程度逐漸教授給孩子,讓他們從小對金融類知識有所了解,從而引發孩子的興趣;另一方面也養成了孩子從小節約、積少成多的儲蓄習慣。

支招二:家長可以讓孩子適當地了解家庭的投資類型(如基金、股票、不動産等)與投資方式。家長可以將這些相對複雜的投資類型通過簡單的歸納、總結後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訴孩子,例如買基金就像種蘋果樹,蘋果樹苗和日常的培育資金被分為很多份,每一份根據購買的時間不同價格也不一樣,我們如果看好這棵蘋果樹,可以花錢購買一定份數,如果蘋果樹結了甜甜的蘋果,就可以分得到一部分賣蘋果所得的分紅收入;如果收成不好,沒有結果,就沒有分紅收入;如果不想種蘋果樹了,就可以把屬於自己的份數轉賣給其他人,獲得的收入可能會大於當時投入的錢,也可能會低於之前投入的成本,一切要看轉讓時這棵蘋果樹價值等等。當然,有條件的還可以讓孩子參與一些簡單的交易買賣活動,通過各種不同的交易方式讓孩子明白買與賣之間的關係和可能産生的營利與虧損問題。

支招三:家長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的零花錢實行預算、節約和自己做出消費決定的重要手段。讓孩子學會將自己的零花錢分成“必須使用的”、“可以節省的”“用來存儲的”幾個板塊來進行安排。建立屬於孩子自己的帳本,讓他們養成記錄收入與支出的習慣。家長可以定期幫助孩子檢查帳本,了解孩子目前的財務狀況,並通過帳本所反映的虧盈情況引導孩子尋找相應方法,幫助孩子樹立階段性儲蓄目標,從而提高孩子的自主經營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孩子學會將記錄的賬本統一管理。

支招四:一些銀行推出的銀行保險理財産品,除了可以享受保單分紅外還可以獲得相應保障。家長可以幫助小孩選擇一些繳費期與保障期較長的産品,在家長的協助下,可以讓孩子將零花錢與壓歲錢積攢起來,進行每年繳費;此種産品具有返還功能,每年一小返和每五年一大返可以成為孩子教育金的來源之一。

本版采寫 成都晚報記者 劉暢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